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穿越后我嫁给了女主她哥第149节(2 / 2)


  温夫人掌心掐得生疼,脑子里嗡嗡声一片。

  “郡主无端攀咬,我无言以对。当年之事,母亲与国公最是知情。其中种种隐情皆非我所愿,我问心无愧。”

  “好一个问心无愧!”

  宾客外响起一道女声,众人下意识让开一条道,看着一脸严肃的锦恭人慢慢进过来,她的身后跟着的居然是晴姨娘。

  温老夫人恼恨至极,气得全身发抖。

  今日到底是怎么了?

  怎么一个个的都想翻天不成!

  “温夫人当真问心无愧吗?”锦恭人反问。

  “没错。”

  “温夫人果然是好城府,难怪这些年能将国公府上下骗得团团转。”

  温老夫人闻言,急问叶娉,“她…她这是什么意思?”

  叶娉真怕这老太太挺不住,快八十岁的人,又荣享富贵了一辈子,临到老了哪里受得了这等打击。

  “祖母,当年您可能是被人算计了。”

  “…我被人算计?这…这怎么可能?”

  明明是她算计了别人,不仅算计了自己的儿子,还算计了王氏。

  叶娉很是同情这老太太,自以为自己聪明,没想到却是中了别人的圈套。大半辈子春风得意,谁知道竟是害了自己儿子一生。

  “您先别急,且听她们怎么说。”

  温老夫人真的快晕过去了,亏得细嬷嬷和叶娉一左一右扶着她,否则她恐怕已经站不住了。越是这种时候她越不能晕,她想知道当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锦恭人的话在无异于落入油锅里的水,溅起无数的猜测与议论。夫人们交头接耳地议论着,看向温夫人的目光已然带着几分怀疑与鄙夷。

  温廷之站了出来,怒视着锦恭人。

  “一个奴才,也敢在国公府放肆!”

  宋进元闲闲开口,“温世子这话怕是不妥,恭人早已脱了奴籍,品阶亦是陛下亲定。说句难听的话,你除了有世子的称谓,在品阶上还不如她。你口口声声骂她是奴才,难道是质疑陛下的金口玉言?”

  这顶大帽子扣下来,温廷之哪里还敢还嘴。他恨恨地瞪着宋进元,恨这人多管闲事,恨这人针对他们国公府。

  一定是温御指使的。

  庆阳郡主心下冷笑,这个窝囊废,还真是一点用也没有。她早看出温廷之没什么用,但没想到如此之无用。连个奴才都比不过,简直是丢她的脸。

  她搅浑了水,目的是想脱身。如今她已把婆母推了出去,正是全身而退的好时机。哪怕心里再憋屈,也只得忍一时风平浪静。她如是想,璋王妃也是如是想。母女二人交换一个眼神,同时选择了沉默。

  温廷之忍着气,咬牙切齿地为自己辩驳,“我说的并非锦恭人。”

  “那你说的就是这位晴姨娘。”宋进元还是闲闲的神态,“据我所知,当年长公主还在时,已亲自做主为晴姨娘除了奴籍,温世子不会不知道吧?”

  温廷之当然不知道,不仅他不知道,所有人都不知道。

  沈夫人方才渐变的脸色又缓了过来,温如沁是她的儿媳。若是儿媳生母是良籍,那是再好不过。

  “妾谢宋大人仗义直言,长公主的恩情妾无以为报。”晴姨娘道。

  所有人的目光又看向了她,哪怕是韶华不再,又一身素衣常服,亦是美得让男人见之便生保护欲。

  这样一个美人,难怪能让温驸马独宠至今。

  “妾今日前来,是为了当年一桩旧事。此事一直压在妾心里,多年来日日备受煎熬,到了今时今日已经再难承受。”

  “本官在此,晴姨娘有话但讲无妨。”

  宋进元这话,明显是在为晴姨娘撑腰。

  晴姨娘福了福身,道:“那时公子还住在国公府,妾也只是公子身边的一个丫头。有一日妾去找国公爷身边的环儿姐姐,不想撞见王家的大姑娘在国公爷的院外徘徊。妾不想惹事,便躲了起来。

  王大姑娘求见国公爷被拒,居然气得干呕不止。妾听她身边的丫头说‘大姑娘,您的肚子不等人,再拖下去您还怎么见人。若是这招行不通,该如何是好?”接着妾听到王大姑娘回道‘一定可以,我一定要嫁进国公府。国公爷不喜欢我又如何,温老夫人会帮我的。’

  那丫头又说‘国公爷和长公主两情相悦,此事怕是不易。’王大姑娘接着回道‘事在人为。为了我肚子里的孩子,我也不能匆匆嫁给一个无名之辈。我说过我要当永昌城最为尊贵的贵夫人,我要让我的孩子成为最受人羡慕的世家贵公子。’”

  “温夫人,你可有话要说?”锦恭人问温夫人。

  温夫人端庄依旧,脸色甚至都没有多大的变化。

  “你们这是胡编乱造。明知我出嫁之前,身边最为得用的丫头突然病亡。你们是打量着死无对症,才敢将这样的脏水往我身上泼。”

  叶娉真是佩服温夫人的城府和心理素质,这人能这么多年瞒得滴水不漏,还将温家母子骗得团团,不是没有道理的。

  锦恭人冷笑,“是不是脏水,你自己清楚。你以为时过境迁,又死无对症,便能高枕无忧了吗?想来你是忘了徐家,忘了和你花前月下的徐大公子。”

  徐家?

  哪个徐家?

  很快有不少人想到了当年的皇位之争,想到了当年的徐贵妃。

  自打顾皇后去世后,先帝一直没再立继后,掌管六宫的一直是徐贵妃。徐贵妃育有大皇子,大皇子成亲生子时,陛下还年幼。

  那时朝野上下,谁不知道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就是大皇子。哪怕没有大皇子,还有德妃所出的二皇子,没有人看好母族失势又被先帝厌弃的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