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28)(2 / 2)

  唱道,启禀圣人,粮食到了。

  瞬间,整个金殿前所未有的哗然。

  他们都以为自己听错了,他们听到了什么?

  甚至有人都顾不得殿上礼仪了,上前就差拎起那公公的领子,你说什么?粮食到了?

  不少人也齐刷刷地看向莫少珩,包括赵棣,脸上都有些不可思议。

  莫少珩在不可置信的瞩目中,毫无任何反应。

  这不可能啊,绝对不可能。

  莫少珩这几日在凉京所作所为谁人不知?说句不好听的话,简直就是游手好闲不误正业的纨绔代表,不过又听说他弄出来的那个什么三街之战的游戏颇受武勋喜欢,当然现在消息还在沉淀,具体如何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众人见莫少珩那丝毫不意外的样子,实在没好意思问他,直接又看向那通传公公。

  通传公公也一脸疑惑,开口继续道,回禀圣人,东唐皇子李垣在殿外求见,说是应世子之约,前来给我北凉送粮食来了。

  众人:

  东唐皇子李垣来给北凉送粮食?

  他东唐不落井下石,他们都要去烧香拜佛了。

  再说,东唐被称为东唐上国,虽然富裕,但这次需要的粮食可不是小数目,他东唐莫名其妙地愿意帮他北凉渡过难关?

  再则,莫少珩和皇子李垣只有一面之缘吧,这就应世子之约来送粮食?

  一时间,全是疑问。

  还是高位的珠帘后,传来圣人威严的声音,宣。

  莫少珩心里暗自道了一句,来了,他重返北凉最大的助力来了。

  他曾经就跟南一说过,要真等到了凉京再布局,他坟头的草都三尺高了。

  和李垣约定的时间刚刚好,这个李垣还真是会掐时间,虽然他也知道,就算天塌下来,李垣也会准时赶到。

  昨日,他就让府内的人一直守在城门等消息,果然,昨日傍晚,传来了东唐皇子李垣入京的消息,当时太晚,消息都没有在凉京传开。李垣的车驾好认得很,因为他的车驾并非是用马匹拉的,而是一头白象,据说是天下五大宗师之一的圣僧三藏游历未知佛国的时候带回来的。

  李垣是圣僧三藏的弟子,在诸国游历时,就乘坐的这白象。

  这时,有两人从殿外走来。

  为首的李垣,年龄不大,比莫少珩还要小一些,整个人充满了灵动之感,富贵中带着一份神秀。

  在他的额头中间,点着一点红色的朱砂,特别的引人注目,若是剃了头发,定是个清秀的小和尚。

  听说东唐之人,无论男女,都喜欢在额间贴上花细,以此为美,讲究到了极点,和莫少珩额间天生的凰印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李垣身后跟着一个二十三四的青年,一身青衣,额间一朵青莲花细,腰间挂三尺长剑和一精美葫芦,长得好生飘逸。

  传闻这人乃是东唐另外一位宗师的弟子,也就是那位最神秘的守卫东唐皇室的李姓宗师的嫡传弟子,人称青莲剑君,一手剑法惊觉当世,年纪轻轻就被称为宗师之下最绝顶的高手之一,是未来最有可能成为宗师之人。

  但他最为人乐道的却不是他的武学,而是他的诗词,也是奇怪得很。

  手持利剑,洒脱而不羁。

  李垣走至大殿中间,不卑不亢地拱手,见过北凉圣人。

  声音极为特殊,给人一种空灵纯净之感。

  现在殿上的人其实有些迫不及待,但该有的礼仪还是得有,殿下游历我北凉,可有收获?

  李垣答了一句:北凉风土人情与我东唐相去甚多,这次游历,增长了不少见识。

  说完还看了一眼莫少珩,更不虚此行的是,能结识世子这等风光霁月的博学同好。

  众人:

  好吧,莫少珩的才学的确是有些惊人的。

  李垣继续道,自临江与世子一别后,垣日日茶饭不思,夜不能寐,恨不能早日再见世子。

  莫少珩心道,说得他都觉得肉麻了,是啊,日日茶饭不思,但是思人还是思其他就不好说了。

  自古无利不起早啊。

  众人:

  这个李垣怎么回事?

  这语气它藏着事儿啊,怎么听着有那仰慕倾羡之意?

  好像也对,连春雷那等绝世的千古名琴都送给莫少珩了,一般人能送这么贵重的东西?

  众人眼睛不由得瞟向了燕王,莫少珩和燕王有婚约啊,李垣皇子这怕是不合适。

  燕王今天穿的还是一身绿,本还觉得挺好看,现在

  莫少珩也愣了一下,怎么回事?这些人怎么目光一个劲偷偷地在他,李垣,赵棣之间瞅?

  八卦之焰突然间滚滚燃烧,甚至莫少珩都能感觉到上位,圣人的目光好像都看过来了。

  赶紧咳嗽了一声,诸位,莫要忘了正事。

  居然还要他来提醒。

  众人心道,他们可没忘,这不中途小插曲嘛,只是不知道燕王会不会觉得也只是一个小插曲?

  虽然是个谁都没当真的婚约,但婚约毕竟没有解除不是,莫少珩长得也的确是沾花惹草危险了点。

  莫少珩不知道怎的也偷偷往赵棣的方向看了一眼。

  心里还奇怪,他看什么啊,根本就不会有人当真好吧,在说他也没怎么,都怪这些人眼神变这么古怪。

  赵棣依旧没什么反应,倒是他周围的官员悄悄散开了一些,他们觉得冷,怕被误伤,谨慎为好。

  当然这也是一个小插曲。

  周安正皱眉地对李垣问道,殿下,此次当真是为粮食而来?

  周围的目光都投向了李垣。

  李垣:这种事情岂能儿戏?

  众人:

  但这样的事情也不是一个皇子能做得了主的吧?

  李垣继续道:有我东唐国书为凭。

  嘶,声音一落,一片抽气的声音,国书都到了?

  哪怕李垣是皇子,也不可能拿这种事情开玩笑,也开不得。

  莫少珩心道,他在进入北凉边境时遇到的李垣。

  他回凉京,因为一路上需要掩盖身份,多少耽误了些时间,加上他回凉京后,又拖延到现在。

  这段时间,李垣让人不惜一切快马加鞭地返回东唐,特别是像他身后青莲剑君这样脚程极快的高手,的确是足够时间将国书送来的。

  身后,那额头有青莲花细的青年取出一书薄,交给一公公,呈给了圣人。

  国书上,东唐圣人的玉玺印记清晰可见。

  李垣直接道,我东唐圣人愿意借给北凉,足够洵州难民食用一年的粮食。

  北凉只需在五年内,逐年偿还粮食即可。

  无有利息。

  李垣的声音听在众人的耳中,如同梦幻一般。

  足够难民食用一年的粮食?这几乎算是帮他们完全解决了难民粮食的问题。

  还可以五年逐年归还?没有利息?

  半响,有人才反应过来,问道,我北凉需要付出什么?

  李垣答道:自然是有条件的,对我东唐开放凉京市集,允许我东唐商人进入凉京市集做生意。

  众人:

  就这?

  甚至可以说,这反而是有利北凉的事情,看看南离的离都为什么那么繁荣了起来,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诸国商人云集离都啊。

  古时候因为交通不便,商品自然不可能大量涌入进来,反而会方便本国的货物售卖去更远的地方。

  没其他条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