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44)(2 / 2)


  他得将帮难民养孩子的计划在仔细整理整理,虽然今日在金殿上已经说动了圣人和诸位大臣,但具体的章程因为太过复杂,还得斟酌斟酌。

  至于如何说服的?

  说起来其实也简单。

  莫少珩不是将游牧民族的帐篷介绍给了所有人吗?

  他就仔细讲了讲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放牧生活,洒脱而潇洒,其实未必比耕种差。

  北凉因为水源问题,耕地一向不丰富。

  但北凉有一片非常大的草原,就在凉京城外不远。

  这片草原非常辽阔,因为杂草丛生,想要开垦成耕地都十分的困难。

  北凉虽然说缺少水源,但并非一点水源都没有,还是有一些小湖泊小溪的,只是不够灌溉而已。

  这处草原上就有一条非常窄的小溪流。

  所以是特别适合放牧的。

  莫少珩在金殿上,将游牧民族如何迁徙放牧的方式说得清清楚楚,也就是吃掉一片草,又移动到另外一片区域,等上一片被吃掉的草长好后,再回来。

  如果是固定居所,自然无法适应这种游牧生活,但他们现在正好有了帐篷。

  莫少珩将这种游牧方式说完,又讲了讲北凉的畜牧情况。

  北凉的肉食是十分昂贵的,基本都是圈地自养。

  而圈地自养,可不像在现代,直接购买饲料,直接运输就行,它的饲养数量是由周围的草料决定的。

  所以饲养量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量少,哪怕是吃草的牲畜,价格也居高不下。

  莫少珩又分析了一番现在的情况。

  他们有大片的草原,却荒置,实在可惜了。

  莫少珩想要将草原利用起来,所以他需要大量的牧童。

  这里又有一个问题,适合放牧的牲畜,牛和羊的价格太昂贵了,产量也低。

  一头牛一头羊,一年生一头小牛和小羊也就顶天了,这还是正常生育不出意外的情况。

  所以莫少珩向圣人和各位大臣推荐了猪。

  猪不适合放牧,但适合散养,就像现代,圈养的猪才二十来块钱一斤的价格,而散养的猪,能达到一百到两百一斤。

  他们在草原上也不是天天搬迁,所以散养猪是十分合适的,只需要在固定的地方修建一些简单的猪圈就行,每天需要将散养的猪,牛,羊赶回圈里,一是为了防止走丢,二是晚上有一个保温的地方。

  猪一胎能生十几个,经济效益之高是无法想象的,后世的肉食为何很长一段岁月以猪肉为主,这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但这里又有一个问题,北凉虽然各地都有养猪,但猪肉味道不好,它腥。

  贵族都不吃。

  百姓吃的肉倒是多为猪肉,但也不怎么爱吃,若不是实在长久没吃肉心里淘得慌,他们也是不会买猪肉的。

  莫少珩为了说服圣人和诸位大臣,他上金殿时带着的那么大的一个箱子,除了一顶帐篷外,装的全是卤好的猪肉。

  猪肉腥,的确是一个问题,但也和北凉的饮食习惯有关,北凉的饮食方式主要是以蒸和煮为主。

  你能想象,水煮的猪肉是什么味道吗?还是在盐价高昂,百姓根本不可能将猪肉腌制后在处理的情况。

  说白了,百姓觉得猪肉腥,除了它本身的原因外,就是大家都不会花费其他额外支出处理猪肉。

  所以莫少珩呈上的,是掩盖腥味最厉害的卤肉。

  再说,他还有养猪秘诀,能将腥味降到最低。

  一开始,莫少珩将卤猪耳朵,卤猪蹄,卤猪尾巴,卤猪心猪肝这些拿出来的时候,可是愣住了好多人。

  但莫少珩说得头头是道,又将卤肉要么切片,要么切块,摆了个盘,反正看上去和他们平时认识的猪肉是有些不同。

  所以被莫少珩忽悠着,以一副慷概赴死的心态尝了一尝。

  结果,这一尝根本就停不下来。

  他们都开始怀疑他们的舌头,这真的是那百姓都嫌弃的难以下咽的猪肉?

  那卤肉一咬进嘴里,是各种味道的回香,还有那肉味,并没有腥味,甚至味道一点也不比牛肉和羊肉差。

  莫少珩为了去腥,的确花了不少心思,光是各种药材都用了不少,很多香料现在都还是当成的药材再用,估计也就莫少珩将它们用来做菜。

  连圣人都惊讶了好久。

  莫少珩将如何去腥的方式大概说了一下,其中其实使用得最多的还是盐。

  而盐,他们北凉马上盐价就会降下来了。

  环环相扣,莫少珩口中养猪的经济效益似乎真的能达到。

  说不得说不得以后北凉的百姓也能吃上不错的肉食了,而不是像现在,他们北凉的百姓,一年到头桌子上也未必能见到一两次肉。

  这个影响实在太大了。

  莫少珩阐述着养猪的各种好处,放牧牛羊反而成了其次。

  而无论养猪还是放牧牛羊,都需要大量的牧童。

  他们也大概明白了莫少珩说的帮难民养孩子是什么意思了。

  正好缺牧童不是。

  用莫少珩的话来说,就是凭空多出来了无数能够提供经济效益的工作岗位。

  他在招工,只是是在难民中招,招收那些养不起,可能会被丢弃的孩子。

  一举两得,利好各方。

  当时的金殿上也是惊讶了好久。

  当然,因为是从来未有过的事情,也遭到了不少质疑。

  最终就变成了,愿不愿意投资养猪和放牧,就看莫少珩能不能拉到投资了。

  也就有了莫少珩找赵棣卖田帮难民养孩子的事情和范寇也想参一脚的事情。

  这事情不由朝廷主办,而是由莫少珩牵头。

  莫少珩心道,也好,这样他的利益反而能最大化。

  当然,具体事宜,还得莫少珩理出些章程,比如大概需要多少牧童,能养多少猪牛羊。

  乌衣巷上,也多了一家挂着卤字旗的铺子。

  莫少珩整理好一个大致章程出来的时候,楼下十五个少年和南一正对着一堆卤肉吃得津津有味。

  莫少珩:

  赵景澄:我请客我请客,随便吃。

  这真的是猪肉?也太香了。

  赵景澄这个小吃货,他自从发现了乌衣巷的包子,biangbiang面和雪糕后,就时刻关注着乌衣巷的动向,这不,卤肉铺子一出现他就去猎奇了。

  又给了他新的惊喜。

  其他少年也惊讶得很,他们的嘴巴有多刁他们自己是知道的。

  但这卤肉香而不腻,仔细品还能品出各种各样细腻的香味来。

  赵景澄让人搬了一大堆过来的时候,他们还十分惊讶,他们虽然每个月的例钱不少,但因为年龄还小,例钱也是有数的。

  结果一问,价格竟然出奇的暖人心,难怪赵景澄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

  莫少珩也是一笑,这算是他铺子唯一的生意了吧。

  赵景澄脸上都是汗水,估计是才去给别人当了小兵回来。

  赵景澄吃了几口又往外面跑,我去给别人当小兵了。

  南一都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墙都不扶,就服你。

  一群少年:

  这小道士在说什么?

  不过很快赵景澄又垂头丧气地回来了,估计是小兵都没当上,气得直嘀咕,五殿下怎么回事?他自己输了比赛怪我小兵没当好,现在都不让我上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