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135)(2 / 2)


  赵棣觉得,圣人应该也是不淡定的,毕竟他们自己的工厂有限,很多商品在提供给百姓后,存货都是有限的,而朝廷的盐,那可是数量庞大,量变必定引起质变。

  这时候,圣人的确得到了今日的账单。

  圣人也派人去看了今日的糖酒会,如何的盛景他大概也有个数。

  只是等打开账本后,目光停在利润那里愣是半响没有动。

  咳嗽了一声,这才合上了账本,还装模做样地说了一句还行。

  这可是仅仅一天的利润啊,后续还会有更多的诸国的商人前来。

  他算是明白了,莫少珩那句以天下之财养我北凉的份量了。

  原来,商业竟然这么赚钱。

  圣人都不由得感叹,天下可得太平啊,要是打仗,这商业定是会被影响,无以为续,这得少赚多少钱。

  圣人又将目光移动到桌上的一张奏章上。

  这奏章是诸位大臣让圣人早日立新储君的折子。

  自赵岚被废之后,太子之位空悬,自然不是个事。

  大臣们的建议也有很多,虽然隐晦,但多少也表达了一些意思。

  比如,有些人觉得,按照规矩,王皇后的幼子当被立为新太子。

  但又有人觉得,王皇后的幼子实在太小了,希望圣人三思。

  当然,虽然立储事关社稷,但依旧得圣人说了算,只要立的这个皇子没有明星的不妥,大臣再多的意见都没有用。

  但不知道为何,圣人却将折子压下来了。

  似乎有些悬而不决,这也造成了,除了赵棣,因为和莫少珩成亲这样的事情作梗,以及无心皇位的赵焰秋,其他各皇子现在明争暗斗得颇为厉害。

  圣人自然有他自己的考量,诸位大臣也无法揣摩圣意。

  倒是燕王府,没有半点这方面的压力,就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莫少珩忙完糖酒会的事情,现在正忙着秋收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事情是,莫少珩和赵棣,去将欠朝廷的钱,一次性还清了。

  以前,还有不少人担心莫少珩还不上钱呢。

  今年的秋收,太不一样了。

  因为莫少珩种得太多了。

  原本还因为赚了钱,美滋滋的莫少珩和赵棣看着又跟流水一样花出去的钱:

  因为莫少珩去年承诺,别人帮他种甜菜,黄豆这些,他会用市场价进行全部收购。

  别人,种得有点多啊。

  莫少珩就有些不好意思了,等卖出去后,我们又是有钱人。

  赵棣:

  他们昨晚还关起门来偷偷数钱来着。

  富裕的滋味都还没捂热。

  莫少珩心道,账面上的确那啥不好看了一点,但仓库里面满满的了嘛。

  光是这么多的甜菜和黄豆,得产出多少的糖和油,也是钱不是。

  况且,莫少珩已经提着一筐子稻穗上朝去了,他得在心理上找一点平衡。

  这些水稻,是当初莫少珩和他的学生一起牵着水牛犁地,一起挽起裤脚插秧弄出来的,所以莫少珩也带上了十五个学生。

  至于水稻的意义,相信用震惊天下来形容也是不为过的。

  第82章 力是相互的

  金殿之上,画面有些微妙。

  莫少珩,以及赵景澄等十五个学生站在金殿中间。

  这一幕有些眼熟,以前也有这样的一幕,也是那一次,十五个少年人被封了官职,开始领取朝廷的俸禄,其中两个还直接做了金殿之臣,每到大朝会都会和他们一起上朝。

  每次看到门口的两个小官,他们都有点愣神。

  这事情还直接记入了北凉史册之中,一次性封赏这么多小官员是前所未见的。

  现在,莫少珩又带着他的学生站金殿上了。

  该不会又有什么新的了不得的发现吧?

  这种想法明明很不可思议,但他们就是忍不住这么想。

  赵景澄等小学生也笑得裂开一口的白牙,伸着脸脸朝着前方,看着多少是有点滑稽的。

  但现在连礼部的人都没有关注这个了,而是看向莫少珩。

  莫少珩直接开口道,恭喜圣人,贺喜北凉,我北凉气运绵长,得天独厚。

  众人:

  有人问道,不知少师少监,有何喜可贺?

  莫少珩道,我北凉粮产不丰,天下皆知,这是因为地理原因和气候使然,人力不可抗天。

  但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我们种植的农作物经济效益底下,产量低下。

  说起这个,百官就有些不服气了。

  若是以往这么说,还有些道理,但现在,他们北凉的粟米种植不是已经按照莫少珩的方法,开始进行优良优种了,地里还使用了草木灰育肥之法。

  今年的收成,他们刚才还喜气洋洋高兴了好久,从各地汇报的信息来看,比之往年,总产量提高了三成到四成。

  这是总产量提高了三四成啊,已经难以想象了,按理圣人都得开宗祠祭天了。

  怎么还说产量低下,经济效益低?

  经济效益低这个名词他们也听莫少珩说过几次了,大概有了一个笼统的印象。

  诸国的主食,差不多都是粟米,按今年北凉的亩产量来看,可未必输给其他诸国的亩产,这还是北凉没有其他诸国那么优越的条件的情况下。

  不由得有些疑惑地看向莫少珩,少师少监此话怎讲?

  莫少珩答道,我北凉主要种粟,以此为主食。

  但粟的颗粒小,壳厚,一粟穗脱壳后,可食用的部分就并不多了。

  听说某些地区,为了减少粮食的消耗,甚至脱壳的时候不脱干净,混着壳一起吃。

  有官员接口道,这种情况的确时有发生,但和粟产量低下有什么关系?难道少师少监又发现了什么能大量提高粟的产量的办法不成?

  这就有些轰动了。

  不过莫少珩直接就否定了,非也,粟的基因如此,想要有大的提高,实属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做到的,但

  莫少珩一拱手,臣之所以说粟的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是因为发现了一种完全可以取代粟作为主食的农作物。

  整个金殿都安静了下来。

  可以取代粟的农作物?

  莫少珩知道他在说什么吗?

  自古以来,诸国以粟为主食,都可以追溯到三皇时期了。

  粟种植了这么长久的时期,并被诸国接受,就能看出,它的价值和不可取代性。

  莫少珩也不啰嗦,直接道,请允许臣将新发现的农作物让人抬上金殿。

  圣人直接说了一句,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