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第181节(1 / 2)





  一是,助学贷·款。

  二是,凉京衙去有适龄孩子但没有报名的百姓家,挨家挨户游说。

  其实在现代,建国初期推行义务教育的时候,也有这样的村官,天天跑去百姓家游说,让他们将孩子送去上学。

  这些基层的官员,为国家的教育做出了太多的努力了。

  正是有他们,国家的义务教育率才在短时间内不断攀升,最终几近100%。

  国家后来的飞速发展,也正是因为有了义务教育才奠定了基础。

  可以想象,要是没有义务教育,全国一大片的文盲,怎么可能发展到现在这样的强大。

  感谢他们的付出。

  第三,自然就是……对于游说未听者,依法治罪了。

  谁让都写进了北凉律了呢,有法得依不是,不然立法的意义何在?

  以莫少珩的想法,这样的父母,连助学贷·款都上了,说句不好听的话,都不用他们还了,朝廷等着他们家孩子,以后自己赚钱还呢,相当于这些孩子自己在给自己搏未来,作为父母他们已经没有尽到父母的责任了。

  若还是想着孩子在家给他们干活,罚他们到倾家荡产,莫少珩都觉得是痛快的。

  可惜,没争赢朝上的大人。

  最终罚款落实下来,大概是购买一套纸笔课本一半的钱。

  莫少珩:“……”

  好吧,也足够恶心这些父母的了,也让这些势利的父母彻底想一想,是白白交了这罚款,还是干脆拿一半出来,让他们家孩子上学。

  还有就是,莫少珩也在三街战报上评点了几句义务教育。

  说得不是太明显,三街战报是他的,但他若敢为了一己之私用来制造舆论,朝廷自然会警觉,也不傻。

  但评点得,也让人能看懂他的意思,大概就是谴责了一番,生而不教的可耻吧。

  别小看这个点评,一但认可了他的观点,自然会对那些不愿意让孩子上学的父母有些看法了。

  “朝廷都解决了后顾之忧,让你们暂时不用为纸笔课本的费用担心了,为啥还不让孩子上学啊?”

  “天天将孩子留在家里干活,这孩子才多大点啊,哪有这么狠心的父母。”

  “还没有那些没有父母的小货郎过得好。”

  就差直接说,不配为人父母了,这样的父母要着有什么用。

  都是左邻右舍,要是还能顶住这些言语,莫少珩算他们厉害,也为他们家的孩子难过,投错了胎。

  随之而来的,就是朝廷组织的招聘会了。

  招聘会之鼎盛,完全超乎了人的想象。

  凉京居然有如此多的工作岗位,还有如此多的想要找事情做的人。

  一时间,连朝廷都惊讶了好久。

  正是因为有了这场招聘会,才让信息透明化,才让整座城池真正的运作了起来。

  而更让人震惊的是莫少珩。

  他招的工人太多了,甚至还要招收大量的女工。

  女工是用来做书包的,都不用出门,在乌衣巷交点押金领了布料,按照要求,在家完成就行。

  按件计费。

  同时顾及了北凉的礼教,没让女子进工坊,不少莫少珩不愿意,而是没有挑战礼教的能力,走了曲线的方式,让女子有事可做。

  一时间也轰动了好久。

  当然,招收的女工,都得是有针线活基数的。

  可见,有一门手艺在身的好处,至少努力一点,自己也能养活自己,而不是原来的完全依靠男人。

  靠自己养活自己,才能真正的有自尊和自主。

  除此之外,招收的其他工人就更多了。

  疯狂的招人,一时间,愣是让人有了一种感觉,就像凉京城内,只要肯吃苦耐劳的,只要到这招聘会,都能有差事做了一样。

  而且,不仅仅如此,众人还在招聘会上发现了一个情况。

  会识字算术的岗位,总是招不满人。

  为何?

  因为能读得起书的人,多少是对这些岗位不屑一顾的,毕竟看得上这些岗位的寒门子弟还是在少数。

  百姓:“……”

  这些岗位可比那些苦力甚至技工岗位要轻松多了,报酬也高不少。

  他们甚至生出一种想法,要是以前,他们父母肯给他们投资一点,让他们读个书识个字,这样的岗位就是他们的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