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第224节(2 / 2)


  真的感觉是在肉包子打狗。

  莫少珩不断地在收购鱼苗,钱跟水一样花了出去。

  而拦运河的渔网,老匠师那直接解决了,都不用去南离买,老匠师知道一种制作渔网的方法,能够满足莫少珩的要求,能经得起长期的河水的侵泡。

  渔网的制作,能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的确制作工艺是相对先进和完善的。

  等渔网制作好。

  莫少珩看了看,细度足够拦住鱼群。

  然后去了一趟志县,在渔网的底部,绑上石头,方便沉底。

  然后拦江拉了一条绳子。

  毕竟是运河,宽度有限,不是济河那种宽大到无法拉绳的河流。

  渔网的上端就绑在绳子上,然后横跨整条运河。

  放眼望去,运河就被这样一张巨大的网给拦住了。

  “以后,这条网拦住的后面这一段的运河,就是我们的渔场了。”

  都……看不到头。

  规模是真的大。

  养鱼,当然不可能是将鱼苗倒进去就完事了。

  莫少珩每隔一段距离就要插上那么一块木牌,就是上面写着,非法打捞罚款的木牌。

  上面留了燕王府和镇北王府的名号。

  在阶级分明的时代,这样一块牌子比现代的电网什么的警示作用还强。

  至少一般百姓应该是不敢冒着被打断腿的危险,去私自打捞的,至于贵族,他们敢不敢得罪燕王府和镇北王府先不说,他们首先得放下颜面才做得出这样的事情。

  莫少珩安排了人留守渔网。

  每天继续让人收购鱼苗。

  等过一段时间,鱼苗收购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安排人,每天按时向运河投放豆渣当饲料了。

  至于养在运河边上的鸭子,去牧场拿些小鸭子回来就行,大鹅,倒是需要去各地收购了。

  鱼是莫少珩的产业,因为他未必能说服其他人和他这样养鱼,但鸭子和大鹅,属于牧场的生意,是在共同经营的范围,这也为莫少珩相形见拙的荷包,减轻了一些压力。

  看似麻烦,但一点一点的来完成就行。

  养鱼,是需要人手的,莫少珩不得不又招了些人,这些人除了喂鱼,大概就是巡河了,巡逻着别有人偷鱼。

  这一忙活,直接就到了夏天。

  河边一群群小鸭子和刚长出筒子毛的大鹅,成了凉京城外的又一道风景。

  凉京的百姓,逛运河的时候,看着这些鸭子和大鹅,喜庆得很。

  “莫少珩买了那么多鱼苗,每天还洒进去那么多豆渣,怎么河里连一条鱼都没有看到?”

  “可不是,该不会跑掉了吧?”

  莫少珩:“……”

  河水那么深,哪里那么容易看到鱼。

  再说,鱼虽然吃着豆渣,肯定比自然生长要长得快得多,但这也没养多久,哪那么快就看到大鱼了。

  在众人议论纷纷中,莫少珩一天倒是十分愉快,现在他没事也喜欢往运河跑。

  这里面都是他洒进去的钱啊。

  只要不出现大规模死鱼,他觉得鱼都还在河底。

  其实,也没有过多久,效果就……肉眼可见了。

  第一,喂养鱼的时候,当端着一盆豆渣,将豆渣洒向河里的时候。

  鱼群开始出现了,争抢洒进河里的食物。

  原本风平浪静的运河,一瞬间沸腾了起来。

  跟炸了锅一样。

  看热闹的人,也跟炸了锅一样。

  “天,好多的鱼。”

  从来没有见过的,这样大量的鱼群。

  那场面实在太壮观了。

  去养鱼的水库钓过鱼的朋友,估计能感受到这是怎样的一幕。

  第二,就是早上和傍晚的时候,因为水底氧气变化的原因,鱼群也会浮出水面。

  满眼都是鱼,跟军队一样。

  引来了好多人的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