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金粉(重生)第211节(1 / 2)





  “昔年父亲还有些旧友在京师的,我去打听了一下,发现大多都搬出京师了,只有两家还在,但其中一户老太爷已经过世,还有一家出城访亲了。”

  袁婧道:“我倒是记不得那么多了。”

  “那会儿你才多大?”袁邺说着,又瞅了眼屋里:“他人呢?”

  “去寻太师请教功课了。”

  “袁先生可在?”

  正说着,门外传来了温厚和悦的声音,闻声看去,竟是李存睿,袁婧连忙上前:“太师,夫人,原来是你二位!”

  袁邺听闻,也旋即上前,先深施礼道:“在下袁邺,尚未来得及去拜见太师,倒惊动二位纡尊降贵,惶恐之至!”

  李存睿笑道:“袁先生客气,听说先生到府,昨日我本就想来求见,是内子说先生车马劳顿,不应急着打扰,这才打住了。不然的话,昨日就该登门造访。”

  李夫人也笑着跟他们道:“仗着路近,没有递帖子,但愿不曾唐突。”

  “夫人哪里话?”袁邺拱了手,连忙又将他们请进了厅堂。

  袁婧去沏茶,几人分宾主坐了,屋里烧了薰笼,虽然简陋,但却整洁舒服。

  李存睿先道:“听说太子殿下昨夜在此留宿,怎不见他?”

  袁婧也想起来:“方才他说去寻太师请教功课,竟没碰上么?”

  这时门外有跟来的小厮听到了,进来道:“禀老爷,太子殿下在学堂听涂先生讲课,跟姑娘他们在一块儿呢。”

  李夫人听到这儿立刻看了眼李存睿。

  李存睿也讶然,不过学堂里子弟都在,倒也不足为虑了。

  这边厢就先说了来意,袁邺沉吟了一下,也就没推辞辞,并致了谢。

  袁婧邀请李夫人到房中吃茶,厅里只余李存睿与袁邺,少不得要寒暄几句,李存睿说道:“听闻先生已被皇上请进入大理寺任职,还未向先生称贺。”

  袁邺顿了一下说:“在下正恐难以胜任。”

  “先生过谦。眼下大局虽定,却仍旧暗流汹涌,如有先生这样的人才进入大理寺,也能减去不少压力。”

  第350章 看上你了

  袁邺略沉吟:“在下此去辽东途中出了点意外,耽误了行程。原本是打算带着舍妹与犬子回江南定居谋生。如今事出突然,也只能另行计较。

  “杨姝此事牵连甚大,在下若执意推拒皇上也未免矫情,但这一来就入大理寺这样的机要衙门,终是心怀忐忑。”

  “建朝至今不过四个年头,大家都是为皇上办事,为天下百姓办事。先生不必多虑。”

  袁邺沉吟,又道:“如此,日后还将多多向太师请教。”

  “请教不敢当,李某赋闲在家,先生日后随时可过府吃茶。”

  袁邺原还打算见面问问他这搬家的事,可自昨夜一事,显然又不是那么必要了,他便把话给咽了回去。

  二人这里聊上了,这边厢袁婧与李夫人也说起了家常。

  去年冬天李夫人做的腌肉也听了袁婧一些意见,做出来之后味道竟很不错。

  俩人聊了会儿吃的,李夫人便也传授了几招做汤羹的妙招,又还有比如果茶果酱之类的消遣食物。

  袁婧就想起来:“宋国公府的何姑娘甚会做这些精致食儿,大约能和夫人颇有话聊。”

  “何姑娘么?”

  李夫人想到了那年在姚家,避着未曾来见面的何瑜。光凭她送的两盒胭脂就看得出来那是个手巧人儿,说她会做吃的,她倒也不怀疑。只是没见过人,不好评价。

  “说说你们从前在山上的生活吧,”李夫人道,“我还从来没有在大宅院以外的地方住过。”

  袁婧就笑道:“山上生活,可不比大门大户,我小时候在京也是住大院子,后来去了淮南,父亲找了个山明水秀的地方造了屋子。

  “我们在庭前种花种菜,屋后山坳里养鸡,左右两旁都是竹林,山下是稻田。

  “春天的时候开了门就能闻到花香,夏天稻谷成熟,稻田里养的鲫鱼也长大了,拿来放姜丝蒸着吃,他们能吃一大碗……”

  说到这儿她笑容忽然又收了收。

  李夫人有所察觉,只是也未动声色,皇帝在山上生活了一两年之久,这些点滴里面未必没含着他的影子,朝夕生活是渗入了回忆里的,还真不是三言两语说忘就能忘。

  便说道:“听你这么说,这山野之间也是另有一番滋味,令尊也真正是个雅人,竟如此有情趣。”

  袁婧微笑:“山野自在是自在,到底不如大宅干净舒服,只能说各有各的好罢。”

  李夫人道:“明儿元宵,出了节天气暖和了,咱们也结伴去走动走动。”

  “难道您有这份雅兴,那敢情好。”

  说到这里,那头李存睿已经在院子里呼唤了:“夫人咱们该回家了。”

  李夫人便起身告辞。袁婧送她到院子里,看李存睿目光迎着她,又双双结伴离去,这才回屋来。

  学堂这里,太子蹭了一整堂课,涂先生还未发觉。

  直到下课大家纷纷前来见礼,他才连忙也过来行礼。太子双手扶起他,知道他曾是老翰林,也聊了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