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32)(2 / 2)


  高顺紧张地握住了缰绳,准备随时扑上去。

  两匹马擦身而过的间隙,吕布竟一举夺得弯刀。

  于扶罗大惊失色,调转马头回撤。吕布却不肯放过他,催促赤兔马追上去,一把薅住了于扶罗的衣领,竟像是拎一个小孩子一样把他抓起来扔到了地上。

  将军威武!后排的汉军激动地敲起了鼓。

  于扶罗的亲随大吃一惊,连忙驱马来救。

  吕布的亲兵也不是吃素的,皆上前护卫。前排一人飞马而出,与当先的两名匈奴人战在一处。

  吕布趁机下马捉住了倒地挣扎的于扶罗,紧紧反剪了他的手臂,人质在手,大声对着匈奴人喝问:降不降!

  于扶罗一脸屈辱,扭头咬牙道:我欲要降,是你们的条件太苛刻了!

  吕布一脸冷漠地看着他,眼中的厌恶丝毫不掩饰:那就看着你的族人一个个去死吧!

  话音刚落,方才率先与于扶罗两名亲随战在一处的乐进,短短几十个回合,竟已悍然斩落两人的头颅!他虽然身量短小,体重看起来不及匈奴大汉的一半,却十分凶悍,攻击起来比匈奴更加凶狠,仗着身手灵活横冲直撞,杀伤力巨大。

  高顺也丝毫不落人后,已将两三人逼落马下。匈奴本身就是来求和的,顾忌首领的性命握在他人之手,大部分人不敢轻举妄动,只有于扶罗的亲随们敢于上前。精兵对上精兵,并州精锐丝毫不惧,本身就是一敌三的好手,妥妥地占据了的上风。

  于扶罗难以置信地看着他们,朝汉使者们吼道:不要伤他们性命!我上了降书的,你们不能这样对我们!

  吕布冷笑一声,压下他的疯狂挣扎,看向旁边的汉使者们:匈奴不打不服,还是先打了再降吧!方才的霹雳弹,这次对着人群扔下去,不怕他们不心服口服。

  汉使者们虽然是为和而来,但陛下下诏书此次招降由并州刺史、奋威将军吕布做主,因此他们皆没有反对,调转马头走到后头,为抬着弹药的士兵让出道路。

  看汉军毫不犹豫地拿出来致命的黑色球状物,开始点火扔出去,于扶罗声嘶力竭吼道:不!住手,我降了!

  吕布见他表情不似作伪,着令鸣锣收兵,并当即让于扶罗下令,让匈奴人都弃了武器,分批进城。于扶罗无计可施,只得依了他。

  匈奴已降服,此次传召的天子使者拿出了刘协的另一道旨意。

  原来使者离京时,刘协就拟好了招降人员的安排。其中之一是着于扶罗和五位匈奴的亲贵进京,对这部分投降的亲贵示之以仁慈,封为礼部和大理寺官员,俸禄优渥。其余归降的人马,划分为五部,分批迁往兖州。

  以往南匈奴虽然被中原百姓瞧不起,但归附在汉朝廷下是有较大自治权和特权的,还不必和中原的百姓一样缴纳税贡和服徭役。如今大汉天子一视同仁,直接给他们发汉朝的户籍,此后他们一应待遇,皆与汉朝百姓相同。

  高顺有些摸不著头脑,待天子使者宣诏完毕后悄悄问吕布:主公,天子这是什么意思,为何不留下于扶罗和我们对抗匈奴?

  吕布想了想:想来匈奴反复无常,陛下是担心匈奴临阵反水。他耸了耸肩:陛下有时还是太谨慎了,这点子匈奴还能翻腾出来水花不成?

  高顺叹道:只让我们挑选三百匈奴兵充实军队,不得强召,可惜了。不过为何让于扶罗这种粗人当礼部和大理寺的官儿,他们能当得了吗?

  自从出征后一直侍立在他左右的乐进说:卑职倒是觉得天子这次的诏书安排大有深意,乃长久之道。

  吕布挑眉:哦,此话怎讲?

  乐进笑道:匈奴归顺,无非是不想战斗,若挑选他们太多人上前线,怕是会引起逆反之心,而且留在我们军中的匈奴人太多也是隐患,倒不如遂了他们的意,给他们和平的生活。天子将其安置在兖州人口稠密的五地,是为了让他们尽快融入中原,多通婚和加强归属感吧,免得像百年来一直反复。

  吕布点点头:有点意思,继续。

  乐进道:这批人马对于扶罗马首是瞻,忠心耿耿,天子召于扶罗和五位匈奴亲贵进京,使他们和部众分离,又让留下来的人另选五部的首领,选出来的人虽然也是头领,但终究是副职,部众不可能无视京中首领传达下来的命令。五部到了中原,生活的环境不同、待遇不同,以后自然不会共进退,难以齐心协力,甚至还可能会互相监视。如此一来,朝廷对诸部的控制就加强了。依照卑职的愚见,此乃兵书所说的分化瓦解之道也,不能让其拧成一股绳。

  吕布指着乐进对高顺笑道:倒是我想得简单了,还不如这小兵看得明白。我原本想着何必分批进入中原,这一路上监军都得分开,十分麻烦,还不如一批过去,到了地儿之后直接把他们圈在一块地方,有官员监督着,让他们放牛放羊,按时进贡牛羊即可。还有什么,你继续说。

  乐进谦和地道:至于安排于扶罗和贵族作为礼部和大理寺官员,这些不通我朝礼法和律法的人没有用武之处,只能牢牢依附陛下。卑职不敢妄议朝堂斗争,但这些人进入礼部和大理寺,对陛下必大有裨益。

  高顺有心举荐他,笑道:我还以为安排大理寺是因为待遇优渥,礼部是因为清闲呢,给了他们两个好去处,你这脑子十分活泛,跟在我身边当值倒是可惜了。

  吕布沉吟片刻,对乐进说:今日见你作战十分勇猛,让高顺拨一百兵卒给你带领,好好干。

  匈奴人交出了兵器、金银和牛羊,在汉军的高效率安排下,分批前往中原。汉军搜索并不苛刻,并没有去收他们鞋子、帽子和衣物里面藏着的银钱。总不能把他们剪秃了,否则到新地方没有钱安顿下来,必生事端。

  高顺听安排的布衣卫说这也是陛下特地交代下来的,不禁叹服:陛下考虑细致周到,我等惭愧,无法为君分忧。

  吕布并没有附和,只是低声问布衣卫:这次分给匈奴的田地,哪来的?兖州不是近来不太平么?

  布衣卫摇摇头:回禀将军,兖州兵马调动探查并非我的职责,卑职并不知情。我们随军安排匈奴人的土地,圣旨只写明了地点,到了那处,自有当地的布衣卫接应安排,我们亦不知土地何所出。

  吕布眉头拧了起来,总觉得事情并不简单,只希望兖州莫要狗急跳墙才是。

  自古以来,雄心大略的皇帝无不高度重视土地兼并问题。土地兼并不仅危害朝廷财政、养肥地方,还会造成社会动荡,只要一有机会,刘协就会趁机打击豪强。此次匈奴内迁,刘协的确是打一石二鸟的主意。

  兖州的泰山郡、东平国、济北国的太守和相国皆对匈奴内迁无异议,也服从朝廷调度。布衣卫早已摸清三地欺男霸女、鱼肉乡里的大豪强底细,呈交给了大理寺。此次大理寺、监察院皆先行派出人手,在鲍信提供的兵卒支持下,依法处置当地豪强,将他们的土地充归国有。

  等匈奴到了迁徙地,就可以着手分土地给匈奴和当地百姓了。在分配土地上,匈奴人绝对不会忍耐吃亏,何况他们还有首领在朝中。有了这重监视,就不怕最大的问题当地官员趁重新分配土地的机会联合其他豪强侵吞土地。

  至于此举会引起兖州其他郡国的警惕,不在刘协考虑范围以内。横竖对方已经有了反心,刘协反而不在意他们的想法了。

  于扶罗的兵马离去后,汉军收缴上来的金银、牛羊和武器尽数入库官府。刘协早有准备,负责监督清点的布衣卫已就位,监督当地的官员登记、入库。随后就是十分冗杂的统计工作,乃是当今天子所独安排的工作精准扶贫。由布衣卫监督当地的小吏统计百姓的牛羊、粮食需求,将需求上报待批复和拨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