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52)(2 / 2)


  见善于纳谏的陛下完全听进去了自己的意见,许褚欣然道:鲜少有人主动请缨做步兵前锋。步兵前锋最考验一个人的勇气和武艺,能活下来的肯定会赢得大家的尊重,还可能会和一同冲锋的人结下深厚的情谊,若以后成为军官,这些人就是亲兵的最好选择。他话锋一转:不过,步兵前锋死亡率极高,尤其容易被投石机和乱箭所伤,即使再好的身手也难以和大石和箭雨抗衡。陛下看上去颇爱惜他们的才干,刀剑无眼,若是他们死在了乱军之中,岂不可惜?

  刘协嫣然一笑,捧起茶杯悠悠地喝了一口:不必担心,朕看中的人一向逢凶化吉,他们一定会旗开得胜的。

  许褚想了想,好像的确是这样的。天子颇为重视的年轻武将,比如喜欢冲在前头上阵杀敌的于禁、乐进以及勇猛的吕将军,都是逢凶化吉的人。尤其是乐进,遇难成祥。上次报纸就写到他跌落城墙,深陷敌军,却还刺杀了对方的一位大头领,这人不要命似的立下了一连串的冲锋陷阵功劳,还全须全尾地回来了,就像是冥冥之中一直有神仙在保佑一样。

  许褚见天子信心十足的样子,便也顺着这个思路提议说:陛下若真想让他们赢得足够的威望和人心,不妨一开始就公开他们身份,并为这两位叛将设定比普通士兵严苛得多的标准,比如在一场战役里必须拿回多少颗敌人的人头,若是达不到,则问斩于菜市口。

  刘协略一思忖,笑道:这的确容易消除士兵的敌意,也非常容易吸引所有士兵的眼光。只要他们出色完成任务,士兵们心服口服,对他们的升迁不会有任何异议。

  许褚笑道:这一切都要建立在他们武艺高强的基础上,陛下这么夸赞他们的武艺,臣倒是有些好奇了。

  刘协对这些名人的战斗力排名也十分好奇,毕竟这是现实,不是曾经玩过的群英战游戏,不能简单地进行1、2、3、4排名和利用甲胜乙,乙胜丙就能推导出甲胜丙的结论:朕先安排他们去青州战场,等他们立功回来,你们不妨去校场切磋下。

  两人正说着,小黄门在门口探头探脑,刘协不客气地道:又瞎瞅什么呢?还不进来!

  小黄门连忙抱着一大摞纸张跨进殿中,笑道:陛下,洛阳门学吏治考试成绩出来了,京兆尹和郭祭酒等几位大臣让我把前一百名的考卷给您送过来呢。

  哦,他们看得倒是挺快的。刘协随手翻了翻,字迹倒是都工整清晰,看来考官们是十分注重卷面分了:这一次一共多少人参加考试?

  回禀陛下,共有九百八十一人。

  咦,这么多?

  最近刘协把洛阳门学简单分为了初等、中等、高等和负责深入研究学习的大学部,这此考试主要是针对大学部和博士,博士对学识要求都极高,考入大学部对学识要求也不低,除了对当世典籍广泛涉猎外,还要求活学活用,这加起来都不足九百人。

  回禀陛下,这次考试虽然是面向大学部的,不过蔡邕祭酒也让中等部、高等部和所有在职的教学先生自愿参加,所以人数就多了。

  刘协浅笑:有上进之心,这也是好事。

  小黄门躬身,小心翼翼问道:陛下,郭祭酒问,他们能否回去了?

  让他们回去吧,刘协摆了摆手:这些天他们也都辛苦了,许褚去给他们一人发一份慰问品,从朕私库里面走。

  许褚挠挠头:陛下,是发什么呢?

  刘协略一思忖,想到了狐狸眼郭嘉贪杯的样子:就让他们去宫中酒窖各挑两坛酒吧,许褚你再去洛阳大食堂给他们各领一份足够一家人吃三天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传朕的口谕,他们辛苦了,回去好好休息。

  许褚领命而去,心下不由感叹:天子对臣子的关怀总是如此的周到细致,能在陛下手下当差真是一大幸事。

  谁料到刘协心下想得是,赏赐蔬果和酒可是最经济实惠的法子了。幸亏大多臣子并不太在意金银珠宝等物,反而是收到这些日用品的时候脸上倍儿有光,甚至会喜极而泣,否则要真让他和西汉武帝一样动不动赏赐黄金,对他这穿越小民来说,那可不异于挖心之痛啊。

  凭借现代教育体系锻炼出的快速阅读能力,刘协这一整天将前一百名的考卷读了一遍,挑出来了几个拔萃的做了标记。

  考卷的名字都在纸张的左侧,为了讲究阅卷的公平性,他们的名字都是被针线给封起来的。刘协甫一看完,就命令小黄门:把名字给拆了,朕倒要看看这几个出色的是什么人。

  每张考卷都有三个阅卷人打的分数,是的,阿拉伯数字那种。在阅卷之前刘协特地命他们学会用这种百分制的打分来计算考生成绩,幸而这些人都是一点都通透的狐狸学士,学得十分迅速。

  小黄门用算盘把平均分给算出来,填写在了卷面最显眼的地方。刘协倒是没有动他们这个分数,只是在几张卷子的分数后面做了简单的增减。

  这次考试的所有人的分数,都统计出来,前面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好。刘协道:明天用大红纸的方式把名字、分数和排名写好,带给蔡邕,让他张贴在洛阳门学显眼的地方三天。

  小黄门问:陛下,这排名也是要用阿拉伯数字?

  刘协点点头:没错。

  小黄门踟蹰道:怕是那些没有学过数字的人看不懂,可要再用汉字在旁标注?

  不用,看不懂正好。刘协直接拒绝了:横竖门学里面有开数学课,不好好学这基础学科,刚好让他们知道后悔怎么写。

  这次考试名列前茅的居然有几个刘协颇为熟悉的名字,程立、蔡文姬和司马懿。

  蔡文姬不愧是蔡邕一手养大的女儿,文采斐然,然而字语中又有一份坚决,对治理国家和管理官吏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刘协轻叹了一句:若是不看姓名,真是难以想到这样一份慷慨陈词的文章是出自一位年轻女子之手。如此,在洛阳门学教学倒是有些委屈了她,不如安排一份官职。

  下一份。

  看了下司马懿署名的前缀,刘协挑了挑眉,有些出乎意料:司马懿年方十二岁,就已经到高等部了?

  曹操、刘备和孙权争夺了一辈子的天下,最后胜利的果实却被司马家给窃取了,这夺得曹魏大权,就是从城府极深的老狐狸司马懿开始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后世这个成语就是来自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司马懿的孙子则是逼得曹魏禅位的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因着这个,刘协不由反复看了几遍他的文章。

  不愧是司马家,才十二岁就这么厉害了,若是不拆开细细看文和前后一致检查,还真信了他的邪司马懿对所有的考题回答几乎是滴水不漏,圆滑地很,甚至还引用了天子利民的种种举措,不动声色地吹捧了一番。不过,在一些模拟场景回答里,终究还是露出了没有同情心和倾向世家的一面。

  刘协想了想,直接用御笔在后面写了一个大写的减十,让小黄门重新统计:重新算排名,记得朕的增减不可以告诉任何人。

  他敲了敲桌子,想了想:以后涉及到吏治的卷子都不必发回去了,直接入库保存,任何人要调阅都要经过朕的允许。说罢,又安排道:让布衣卫给司马懿做一个详尽的调查,朕要知道他从小到大的所有事情。

  暂时将司马懿的事情抛在一边,刘协看向下一份。

  大学部兖州东郡东阿人程立。

  看到这个考生的姓名和籍贯,刘协一拍脑袋,想了起来。这不是演义里面那个赫赫有名的程昱么?和荀彧一样是曹操身边的元老级人物。不过他现在没有遇到曹操,也没有立下守城的大功,名字也没有因此被曹操改为程昱。

  这位可是刚正不阿的清流,既能带兵,也能治国。刘协喜上眉梢,程立是平民出身,身家也清白,名声应当也不错。若是重用程立,既可以制约世家,也可以分散一些颍川名士的权力和名声,非常适合被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