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92章太无耻(1 / 2)





  “我其实一点都不喜欢史工的比喻。”王笑道:“什么粪团啊、虫啊……人活得干净些不好吗?”

  这般说了一句,他拿起艾草香囊配在自己腰上。

  “夫君原来喜欢干净啊?”淳宁菀尔笑道,“那我让甘棠先烧些热水,夫君晚上回来再洗个澡。”

  “今天没那么早回来,反贼派兵支援临清了,得去阻击他们。”王笑道,出门前又回过头道:“对了,刚才说的我不喜欢那个比喻的事,你可别传出去。”

  “知道啦,守口如瓶……”

  王笑出了院子,一路向城东策马而行,不多久,忽见夏向维往这边赶来,道:“老师!刚收到消息……临清城打下来了!”

  虽是意料之中的事,王笑也不由笑了笑。

  “边走边说吧。”

  “是……秦山渠将军领兵才到临清城,正好史工便带人开了城门……他不仅杀了吴通,还说服了临清府衙和守备城营,还派人保护了临清漕仓,以免反贼逃离之前烧毁粮草。秦将军三千兵马并未费多大力气便攻下了临清城。学生复盘过,要是学生去,决计是做不到史工这种地步……”

  “唔,做得不错。杀了吴通还不算什么。我让他开城门,他还能同时想到说服临清守备营、护住漕仓,做得比预想中要好不少。”

  “是。”夏向维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又道:“董先生说,若比较起手段,侯爷用谋环环相扣,算计到对手的各种应对,如一张网罩下来。但这史工不同,他到临清六日,前五日皆只是在准备,到最后关头才全力一击,不给对方应对的机会,便像是……”

  “像是一条毒蛇?”

  “老师与董先生想到了一处了。”

  王笑把玩着手中的马鞭,道:“虽然我并不喜欢这个比喻。”

  接着他又听夏向维说了一会细节,比如,临清同知沈项禹卖了城最后却因孪童而死,临清知府曾介所谓虚与委蛇的言论……

  这楚朝仿佛是烂透了。

  王笑一路听着这些,穿过内城门,上了城头。

  目光望去,东面吴阎王的大军再次如潮水一般涌来,试图攻破秦山海的阵列。

  “这天下由类似沈项禹、曾介这样的人管着,与落在吴阎王、吴通这样的人手上,有何不同呢?”他低声念叨了一句。

  夏向维一愣,沉思良久,忽然拱手道:“谢老师点悟。”

  “我没在点悟你。”王笑低声道:“我自己也没想透……”

  夏向维还想再问,王笑已抬手一指,指向远处吴阎王的大旗,道:“呵,用兵的蠢材。围城那么多日,怕折损兵力不敢攻城。如今却因一时激愤,选择在不利的情况下出兵……”

  “侯爷所言甚是。”

  一身甲胄的杜正和走来,行了一礼才转向东面,看着战场道:“吴阎王注定打不下德州。”

  杜正和如今虽还任控戎军总兵,但有些事……似乎和之前已有所不同。

  王笑与周衍演了一场不和的戏,事前并没有把实情告诉杜正和。

  从昨天到现在,杜正和一直在思忖这其中的原因——

  是因为怀远侯不信任自己,担心自己泄露了情报给反军吗?但若是如此,便不该再重任自己为总兵,主持德州城防务。

  又或者是因为他想试探自己心向哪边?那便说明他确有不轨之心……但若是如此,依旧是不该再对自己委以重任才是……

  心中这个问题猜不透,杜正和思来想去,最后还是抱拳直接问道:“侯爷,末将有个问题……”

  “为什么不事先与你打招呼是吧?”王笑道,“因为这样,才能演得更真啊。”

  “演得更真?”

  “你被控制了,你麾下亲卫的反应,别人的反应……都只有在你不知实情的情况下才会更真实。”

  “但末将乃一军总兵,侯爷就不怕弄巧成拙,一发不可收拾?”

  “你看,你顾忌太多。”王笑轻笑道:“你行事稳妥,这是好事。但这件事本就是行险一搏,你会为了稳妥而做些布置。”

  杜正和心中依然有些疑惑。

  ——真就是这么简单?

  “这次宋大人让末将在侯爷与齐王之间做出选择,末将选的是齐王。幸而这只是侯爷的谋划……但,若真有一天,末将依旧会……”

  王笑拍了拍他的肩,又道:“安安心心为大楚办事吧。我并不觉得你不是我的心腹于是便要如何如何打压你,这世道,有公心是最难得的东西。你当这个总兵是因为你忠心、能干,不是因为你的站队……”

  杜正和良久无言。

  末了,他又是一抱拳,将腰板挺得笔直……

  ~~

  吴阎王前天之所以派兵攻城、打断孟九与王笑的谈话,是因为他知道孟九想要劝降王笑。

  站在吴阎王的角度而言,他并不希望王笑投降。

  从最初起事时起,他和唐中元就是兄弟相称,他是义军中少有人能制衡的大将。但唐中元称基称帝后,却迫切地希望能把吴阎王的势力压缩下来。所以,哪怕唐中元册立了太子,唐节的兵权也没有因此被削弱,反而继续加强。

  如果王笑投降,以其在山东与吴阎王交手的战况而言,不可避免地就会成为唐中元用来打压吴阎王的一支力量。

  另一方面,如今瑞朝的势力范围只有北直隶、陕西、山西、河南四省,若是王笑投降,还可以再加上山东。

  这五省当中,吴阎王一直把河南视为自己的封地,但他并不满意河南,他决黄河淹过开封,又在河南劫掠了太多太多次、杀了太多太多人,百姓视他如仇寇。没有民心,他很难在河南壮大自己的力量。

  这次之所以肯领旨追杀楚帝,他未尝没有盘据山东,逼唐中元把山东封给自己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