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四十三章 逆转之前(2 / 2)


章邯说道:“卫尉军已经急速狂奔数里之地,如今气力已经不足了,即便投入战场之中,能击败对手,但是却拿不下来。而今日的来到我没有看错,是吴广部,与卫无忌所部,我只需拿下两部,则中原之地,就没有乱军。让他们跑,再想找这一能聚而歼之的机会就不容易了。时间我给你。半个时辰,半个时辰之后,我要你全歼卫楚两军,你能做到吗?”

董翳说道:“末将能做到,只是现在?”

董翳对卫尉军信心很足,卫尉军的实力绝对冠绝秦军,比起长成军团与岭南军团,人数上相比少了许多,但是从精锐程度上,却不要胜过一些。概因卫尉军之中,有很多人都是从长城军团和岭南军团之中选拔出来。可以这样说,纵然堂堂正正一战,董翳都敢用十万卫尉军对阵数十万卫楚联军。保证能战而胜之。更不要说现在了。

不过董翳却担心,半个时辰的时间,这骊山军能支持得住吗?

章邯说道;“一鼓作气,二而衰,三而竭。他们没有第一时间将骊山军打崩,再想打崩就没有那么容易了。你去做你的就是了,这里有我。”

董翳说道:“是。”

对于章邯,董翳还是挺佩服的。虽然为他对章邯的一些举动,破有微辞。但是对于章邯的本事董翳还是很认可的。

不是谁都能在大兵压境之下,有力挽狂澜的手腕的,至少董翳自己自忖不能。

既然章邯这样应承了,董翳还是相信章邯的。

局面果然如章邯所料。

卫楚联军气势汹汹而来,也就是第一波进攻,最具有威胁。一波将秦军最精锐的骑兵给打没了,将数十万秦军压着打。

但是时间一长,纵然吴广如何激发士气,如果拼命,已经处于巅峰状态的士气非但没有拔高,反而有低迷的倾向。

一鼓作气,二而衰,三而竭。

这是兵家至理。

卫楚联军优势最大的时候,就是他第一波进攻的时候,那时候秦军队列不齐,人心惶惶。很可能一接战就脆败。

但是卫楚联军打得骊山军摇摇欲坠,但是还让对方撑过了这一波进攻。

从哪一刻形势就开始逆转了,只说庸将还看不出来,但是章邯却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骊山军虽然组建时间短,但也不是绣花枕头,他们真正上过阵,杀过人,见过血的。纵然内部的组织有些混乱,第一波接战的时候,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样那样的失误,层出不穷,不知道多少弩箭兵刃都打在自己人身上了。

但是时间一长,这些士卒也都镇定下来,虽然左右身边并不是在一起很长时间的战友,上下级也都不认识,甚至叫不出名字来,都是临时聚合在一起的战斗组合。但是慢慢也镇定下来,纵然发挥出原本的水准,最少结阵而战,还是可以的。

不要忘记,骊山军人数众多。纵然大胜过周文之后,章邯留下不少骊山军在后面打扫战场,但是聚集在章邯身边的骊山军也有三十万之多,这么多军队,只好能稳住阵型,就让对方进攻,也不是那么容易打崩的。

这都是经过训练,经过战阵的正规军而不是骤然起事的草头兵。

想当初长平之战,同样是十几万赵军,在秦军的包围之下,粮草断绝,奋战十五天之后,赵括战死之后,才投降的。

可以说只有将来能稳下来,不管是怎么的局面,十几万军队都不是一天能解决的。

章邯的手腕的确厉害,在一面节节败退之下,一面整合后面的实在一波波迎上去,仗着本钱厚实,从不怕战败。又用亲兵压阵,凡是敢擅自回头的杀无赦。

卫无忌与吴广就陷入离开无休止的胜利之中,一结阵,对方就不是对手,但是每一场胜利从不是决定性,每一场胜利,不过是阵线向前推了数步,数十步而已。

而且这样的胜利,已经欲罢不能了。

卫无忌感到一种不祥的预感,心中不由的跳动,心中暗道:“秦军的援军不是应该到了吗?或者上秦军的援军已经派上来?”

当秦军的援兵到达的时候,卫无忌一直等可能有的反击,却一直没有发生,他提着一颗心悬在空中,上不着天,下不挨地,难受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