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48章 宿命之战

第648章 宿命之战

攻下湖口之后,波田支队接到命令,暂时停止进攻。

命令是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大将发来的,畑俊六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命担任先锋的波田支队先清除中国军队在长江上布下的大量暗网、沉船、水雷、漂雷等障碍物,为后续部队进攻扫清道路;二是为了避免孤军深入,以便在湖口一带集结兵力,为下一轮更大规模的进攻积蓄力量。

一时间,炮火连天、杀声四起的长江两岸,出现了短暂的宁静。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与幕僚们揣摩敌情、分析局势,认为日军下一步的军事目标有两种可能:一是假如日军集结了五个以上师团的兵力时,将以主力在星子附近登陆,攻取南昌、长沙,或直趋岳阳,切断粤汉铁路,包围武汉。为了防止中国军队击其侧背,他们会同时抽调一部分兵力在姑塘、九江登陆,从而牵制中国军队。二是当其只集结了三个以下师团的兵力时,将会以主力在姑塘登陆,同时以一部分兵力在九江附近登陆,夺取瑞昌,包围武汉。从目前日军在湖口一带集结的兵力来看,采取第二种行动的可能性较大。

于是,陈诚分别向薛岳和张发奎发出命令:

薛岳第一兵团部署于鄱阳湖西岸,以防日军采取第一种行动而向南昌、长沙迂回,并策应九江方面的作战。

张发奎第二兵团部署于星子、九江至码头镇沿湖西岸、长江南岸一线,以对付日军可能采取的第二种行动。

受命之后,薛岳和张发奎各自将部队重新作了布防部署。

马垱、彭泽、湖口相继失守之后,九江门户洞开。

布防部署在九江的张发奎第二兵团,骤然间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九江是赣北的一个重要城市,这里地处长江南岸,鄱阳湖西滨,其地上连武汉、下接安徽、南倚庐山、北依长江,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大战之初,中、日双方的决策者们,都以其或睿智或贪婪的目光,齐刷刷地盯上了长江中游的这座城市。

中国军队的最高统帅蒋介石,给驻防九江的第二兵团司令张发奎下了死命令:九江乃武汉门户,如九江不守,则日军西可径取武汉,南可迂回南昌、长沙,形成包围武汉之势。九江必须死守,决不能让日军攻陷!

日本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大将及海军军令部,同时向波田支队及在中国的日军舰队下达命令:由扬子江溯江而上,占领九江!

一方要死守,一方志在必得。

一时间,九江成为中日双方争夺的焦点。

1938年7月15日,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

这一天,北伐名将张发奎接到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的命令,正式将他的第二兵团司令部由鄂东移驻九江。

同是这一天,驻东北的日军第二师团师团长冈村宁次到南京走马上任,就任华中派遣军第十一军司令官,并将他的第十一军司令部进驻南京。

人类历史的悠悠进程,往往有着不可思议的巧合;蹒跚漫步的生命之旅,冥冥中又总是无法回避命运之神的安排。

张发奎与冈村宁次算得上是老对手了。

十二年前,中国的大地上正进行着一场如火如荼的北伐战争,素有“铁军”之称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张发奎,率部一路雄风猎猎,斩关夺隘,在九江与军阀孙传芳遭遇。其时,冈村宁次担任孙传芳的军事顾问,正在孙传芳的九江前线司令部效力。几经较量之后,孙传芳部被张发奎率领的第四军打得节节败退,溃不成军。

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第四军发起猛攻,孙传芳部兵败如山倒,冈村宁次险些被俘,慌乱中,他换上老百姓的衣服,化装成鄱阳湖畔的渔民,才得以逃脱。逃跑时,他趁混乱之际,偷走了孙传芳参谋部一部分华中地区军事地图。

谁知十二年过去,命运之神又让两位老对手阴差阳错地相逢在九江。

由一位前线部队的师团长骤然擢升为独掌一面的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在春风得意之时,又深感肩头所负担子的分量。他异常清醒地知道,在狂热的日本军界,有多少人在虎视眈眈地觊觎着这个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