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笼中燕第44节(1 / 2)





  她会忘掉徐墨怀给她带来的噩梦,再苦再难也要好好活着。

  ——

  入冬后,苏燕去了一家绢花铺子做工。东家姓郭,年纪都大了,膝下两个儿子都成了家,小女儿去世得早,走的时候与苏燕一般大的年纪。郭娘子眼睛越发不好,做绢花也比从前慢了,便收了苏燕在铺子里帮忙。

  郭娘子对苏燕十分亲切,听闻她父母早逝,大有将她当做女儿看待的样子,教导上也十分用心,即便像是苏燕这样粗手粗脚的,过了没多久也能将绢花做得有模有样。

  林拾一身武功,最后在举荐下去了幽州刺史的府邸给人做侍卫。

  郭娘子给的薪俸不多,却胜在为人和善。入冬后幽州格外冷,泥地都冻得生硬,苏燕便在铺子里住下了,吃住都在此处。

  等到冬末,来买绢花的人愈发多,苏燕忙得抽不开身。好不容易年关将近,她才得了空,早晨的时候悠闲地去附近的汤羹铺子喝一碗杂菜汤,配上一个热腾腾的蒸饼吃完。

  摊铺前的小桌都坐满了,有一个清瘦高挑的男子端碗站了好一会儿,身姿格外引人注目,似乎是想等着哪一桌空下来了,他再去坐着。

  他相貌清隽,只是一身老旧的蓝袍洗得发白,边缘磨到起了毛边,却不见什么补丁和褶皱,连站姿都笔直端庄。

  苏燕没忍住唤了他一声:“小郎君,不如坐这里吧。”

  对方扭过头,见出声的是个好看的姑娘,面上微微一红,低声冲她道了谢,坐在她身旁也喝起了汤羹。

  他那副穿着老旧衣裳,也清清朗朗站在人群中的模样,实在和当初在马家村装模作样的徐墨怀十分相似,不过很快她便看出不同了。

  这年轻郎君吃饭也是狼吞虎咽,几下便喝完了汤羹,大口吃完半块干饼便与苏燕告辞了。相比真正清贫人家出身的男子,徐墨怀纵使饿得气息不顺,还能做出一派斯文的仪态,似乎要将自己与粗鄙的乡民区分开。

  等吃过了早食,苏燕回到铺子里做绢花,郭娘子急匆匆地来找她,说道:“嫣娘,你快将这盒绢花给刺史府送去,我这厢有急事算是去不成了,等你到了只管说是郭家铺子来送绢花给张娘子的,他们就会带你进去。”

  苏燕应下,走了半个时辰才到刺史府,说明来意后很快便有人带她去找张娘子了。

  幽州实在天冷,苏燕吹了一路的冷风,腿都要冻僵了。

  张娘子是张刺史的女儿,因为中意郭娘子的绢花,时常要订好了让人送来。眼看着年关将近,刺史府里十分热闹,下人们都在忙着打扫。

  屋子里烧着炭火,苏燕忽然到屋子里去,被冻麻的手脚便忍不住发痒。

  “郭娘子去哪了?怎得是你来送?”张娘子体态丰腴,圆圆的脸颊上有着喜人的红晕。

  “郭娘子是我师父,她今日有急事,这才叫我来送。”

  张娘子点点头,也没有计较,让苏燕打开匣子任她挑选,看到几个中意的便拿出来询问婢女,而后给了苏燕赏钱让人送她出府。

  张娘子为人大方,给了不少赏钱,苏燕心中高兴,回去的脚步都轻快了许多。

  正等她快出府了,一人从她身旁经过,钱袋落在地上摔出轻响。苏燕捡起来正要叫住那人,却忽然发现这钱袋有几分眼熟。她反过来又看了一眼,便发现上面两个歪歪扭扭的小字。

  “莫淮。”苏燕下意识念出了这两个字,霎时间脸色就变了,僵硬地望着那人,如同见了鬼一般。

  对方也意识到了钱袋不见,回头来找,苏燕才发现他正是今早在一个桌吃饭的郎君。

  “好巧,又遇见娘子了。”他打了声招呼,犹犹豫豫地看着苏燕手里的钱袋,小声道:“这钱袋好像是我的……”

  苏燕没有立刻给他,问道:“你这钱袋哪儿来的?”

  这分明是她当初绣给徐墨怀的香囊,好端端怎成了什么钱袋。

  他挠挠头,有些腼腆地说道:“是我两年前在路上捡到的,正好我当时钱袋坏了……”

  紧接着他又连忙解释道:“我捡到的时候里边没有钱,不是我偷来的。”

  苏燕终于松了口气,面色逐渐缓和,将钱袋给他,说道:“我有个故人,也有个相似的钱袋,是我看错了。

  “那还真是有缘。”他说完,问道:“娘子怎会在此处?”

  “我来给张娘子送绢花,你又为何在这儿?”

  他笑了笑,说:“在下姓孟,名鹤之,是刺史府的门客。”

  第59章

  苏燕没想到孟鹤之看上去和气清瘦,却是刺史府中豢养的门客。

  门客与平常的读书人不同,在门第能决定一切的时候,寒门学子唯有攀附士族才能得到跻身朝堂的机会,他们不得已将自己作为工具。而望族所豢养的门客众多,得到赏识的却是少数。

  孟鹤之对她拜礼,说道:“在下还有事,秦娘子再会。”

  苏燕点了点头,也准备离去了,临走前又想起林拾也在刺史府给一位夫人当侍卫,便托人转告她除夕回去小聚。

  蓟州距离幽州很近,况且同属河北道,蓟州一旦有了战事,幽州难免也要受到波及。节度使李复从幽州调兵过去,许多人不能归家与亲人团聚,免不了城中哀声哉道的。苏燕活了十八年也没有见识过打仗的场面,因此也不懂胡虏与大靖军队交战是什么模样。

  铺子里的郭娘子从前因战乱随家人逃亡,提起来也是心有余悸,说道:“这战事不知又要打多久,那些个贱夷畜生不如,一进城又杀又抢,人肝当做下酒菜,脑袋劈成了两半挂在马鞍上。后来都打到长安去了,被高祖皇帝又给打跑了。这李将军厉害,不教他们过来。“

  李将军便是节度使李复,苏燕听人提起他,免不了要想起他的儿子李骋。何止是胡虏吃人血肉,李骋吃人的时候眼睛眨都不眨。

  想到李骋有可能去蓟州,苏燕便想好这辈子都缩在幽州不乱跑了。

  除夕的时候,林拾也得了准许,回来同苏燕过个年。两人同是从长安过来,在陌生的幽州飘零无所依,彼此聚在一起也算有个安慰。苏燕的官话算不上好,幽州话更不成样子,只能勉强听懂,却不大会说,平日里也是能不开口便不开口。

  林拾为了方便做事,多数时候以男装示人,在幽州买了一处小院落,自己却常住在刺史府,因此这里多是苏燕打理。等她除夕回来的时候,才发现苏燕将这小小的屋舍布置得有模有样,窗前还挂着腌肉与干菜。

  幽州比长安冷,冬日里下了鹅毛大雪,她们便在屋子里挖了个坑,堆上柴火后再支起铜锅,围着铜锅涮肉吃。热腾腾的雾气熏得人眼睛都看不清了,锅里飘着羊肉和菘菜的香气。

  窗外大雪堆到了膝骨那么高,林拾温好了热酒,若有所思地朝窗外看了一眼,喃喃道:“也不知长安如何了。”

  山长水远,竟也过了这么些时日,从洛阳逃出来却好似是昨夜的事。比起眼前这样梦寐以求的日子,长安的日月更像是苏燕的一场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