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第187节(1 / 2)





  当初,春耕时,莫少珩就提出过,让朝廷收购优良品种,然后当成种子卖给百姓种植。

  但当时考虑到,百姓自己留种,不会再花钱购买,所以没有实施。

  但现在,实验地的效果他们看到,朝廷自然会大势宣传。

  这样产量的提升,对他们北凉的百姓来说,亦是无法拒绝得了的,现在推行起来,也就更有信心也更容易了很多。

  圣人已经在吩咐,明年春耕,让各地官府加紧宣传和选种的事宜了。

  田园上一片喜庆。

  莫少珩见圣人和百官暂时不想走,怕是想多看看实验地中庄稼,看着喜人。

  那种欢喜是整个民族发自内心的,无论是贤臣奸臣,至少这一刻,心都生欢喜。

  莫少珩想了想,干脆让人来收割庄稼了。

  百官们,以及圣人,怕是都太久没有仔细看过丰收了吧。

  让管事去安排人。

  不多时,地里就热闹了起来。

  一群学生提着个篮子,在地里拾着收割时掉地里的粟穗。

  嘻嘻哈哈的笑得好不畅快。

  那场景十分温馨。

  连百官都不由得多看了几眼。

  这些学生以前多能惹事啊,他们平时可没有少听闻。

  但现在……

  在田里欢快的拾着穗,比起那些呆在世家府邸的其他贵族少爷来,竟让人有一种奇怪的错觉。

  到底谁才是北凉的栋梁。

  “我们以前的户外实践课都是这样,特别开心。”

  “我最喜欢上我们老师的课了。”

  这时,百官也发现了一些不同的地方。

  以往,收割粟,都是割地上堆起来,然后连穗带杆运回去,再脱粒。

  但……他们现在看到的好像不一样。

  割的穗依旧一把一把地放在耕地里,但有人推着一个奇怪四方形的“木桶”,“木桶”三面被立起来的布帘挡着,拾起地上一把一把的粟,在“木桶”上有节奏的挥铲。

  “这是在干什么?”

  引得不少人前去围观。

  只见木桶里面,已经装了好些粟粒。

  不由得一愣。

  “这是在脱粒?”

  而且脱得还如此干净。

  脱粒的速度也好快。

  莫少珩解释道,“粟搬运的时候,容易遗落,造成浪费。”

  “连杆一起搬,也费时费力。”

  “所以就有了这绊桶,直接在地里将粟脱下来,只需要运粟回去晒就行了。”

  小小的改动,却让效率提升了不少。

  不得不说,看似平常的一些东西,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这绊桶好。”

  “速度好快。”

  “以往有时候会误了收成,有了这绊桶倒是能节约时间。”

  莫少珩:“其实我也可以开一个专门卖绊桶的铺子。”

  众人:“……”

  呵,你怕不得亏死,这绊桶一看就知道怎么制作,别人还不得直接学去。

  莫少珩:“……”

  也对,北凉律不保护独立产品。

  一直持续到下午,圣人才带着人重新回了金殿。

  都没有吃饭,但连赵景澄这个小吃货都没有感觉到一丁点的饿。

  金殿上,还在为今天所见,议论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