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老师的评价(2 / 2)


  男方又不能太差了,底子太薄的家里,能在二十来岁混得配得上他闺女的,他认为还没出生呢。爹好不算好,儿子好才是真的好。

  郑靖业把女婿人选就定在了与本朝同期的勋贵之家身上,经过他老人家的一系列明查暗访,用算计政敌的架式进行调查研究,最后选定了十几个年龄合适、未婚配、家庭情况不太复杂、没有乱七八糟消息传出的少年来。

  然后让女儿自己去挑丈夫,这个挑不是让郑瑜对着一张张个人简历相面,而是让女儿见了人,看哪个顺眼就嫁哪个。这时代民风也够彪悍,对于女子的各项要求都还在,但是执行的力度端看各人心情而已,郑家四娘一身男装跟着哥哥们出去蹓跶了。

  郑琰的姐夫是成国公吴承业的嫡长子吴熙,与郑瑜年岁相仿,结婚一年以来小两口日子过得倒也算和美。

  赵氏亦笑道:“有劳四娘挂心。”姑嫂一处说话。

  不一时席面摆了上来,堂前演起了百戏,在郑琰眼里统称为杂耍。

  郑瑜正与关氏隔空说笑,忽然住了口,眼睛死死地盯着堂下一个正在抛彩球的年轻女子。

  杜氏觉出不对来,发问:“阿瑜?你看什么呢?”说着自己也看了过去,眼神慢慢变得惊疑不定,转头对久跟着自己的侍婢道,“再等片刻,你去留下那个小娘子。”

  堂下那个年轻女子手里七只小彩球抛在空中不停转手,轮成一只椭圆的圈子,眼睛死死地看着自己面前这一片地方,表情僵硬地表演,差点儿漏了一只球。带着一身虚汗下去,抱膝坐在角落里。

  郑琰只觉得气氛有点儿怪,四下看看,有些狐疑,但是母亲与嫂子、姐姐的样子好像又恢复正常了,心里暗暗嘀咕。她不知道的是,女眷们心里已经惊涛骇浪了:那是魏家三娘,前宰相魏静渊的亲闺女!

  ——————————————————————————————————————

  “我说看她演得好,赏了两串钱,别的什么也没说。”杜氏向郑靖业报告。

  郑靖业道:“没多说话?”

  “我怎么敢认了她?”

  “这样最好,往后是好是歹,端看她的造化了。”

  “可惜了,好好的女孩子,与四娘同龄吧?当年也是尊贵的人,如今沦落至此。”

  郑靖业想的却是,魏静渊当初建言:没官家眷没入掖庭,使罪人之后藏身宫中,有伤宫中教化。

  说的是怕犯官家属怀恨作乱,郑靖业的心里,却觉得魏静渊这样做,还有一半是怕皇帝看中了犯官的闺女纳作妃子,然后演一出奋斗复仇记吧?

  魏静渊大概没有想到,他建议把犯官家属罚作官奴婢或者发卖或入教坊,最后坑了自己的女儿吧?

  魏三娘当时是没为官奴婢的,现在在演百戏,这中间还不知道经历了什么了呢。

  夫妻二人都沉默了。

  过了一会儿,郑靖业道:“天气太热,圣人已经下诏再过三天,都要移到熙山避暑,使人去洒扫别业,我们随驾启行。思玄(顾益纯字),与我们同行。”

  杜氏改了颜色喜道:“正好,我们家的别业与成国公家的别业离得近,四娘也可多得走动。”

  郑靖业低头想了一下,这要放在往日也就罢了,他闺女的生日,弄个前丞相的倒霉丫头过来算什么事儿?还有,季繁正挽起袖子在朝中准备大干一场,今天指责这个有失官体、明天劝皇帝不要沉缅女色。郑靖业知道,季繁私底下在酝酿一件大事,这件事情或许要涉及到魏静渊,令郑靖业不得不防。

  明天到皇帝面前,还是略微提一句吧。

  皇帝听郑靖业说:“据臣妻说,看到一个演百戏的小娘子,看着像是魏家三娘,臣想总不至于是罢,怎么就在这时候,来了这么一个人呢。”

  皇帝最不想听到的就是魏静渊的名字,虎了脸,郑靖业识趣地转移了话题。

  前宰相的女儿就像是一片树叶,落到水面,打了个漩儿,随着水流又漂出了众人的视线,没人再提起她。感觉到母亲、嫂子、姐姐不对劲的郑琰也不知道哪里不对劲,过了生日,就把这一件事抛到了脑后,照着“淑女养成功课”的要求,学习收拾搬家。她当然是要出城避暑的。

  ——————————————————————————————————————

  熙山原名“西山”,顾名思义,它在京城西边儿。前朝有一位酸溜溜的皇帝,嫌西山之名过于直白,就改成了现在的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了现在。

  郑家在熙川的别业也是相当不错的,是皇帝抄了一位前高官的,看看郑靖业没有像样的别业,顺利就赐下的。既然是高官,别业的地理位置就不坏,难得别业里还有一池数顷的荷花,此时来住正相宜。

  离郑家别业东院墙往东走二里地,就是成国公家的别业,走亲戚那是相当的方便。

  到了别业,一通好忙。熙山也是皇家避暑之地,翠微宫正在此处,每年夏天,政府都要搬一大半的人员过来办公,无数达官贵人悉集于此。山上适合造房子的地方不如平地多,适合造房子又有好景致的地方就更少一点,所以别业通常没有府邸大。

  到了这里,郑琰的居所就不是两进了,只是一个独门小院儿,景色倒是不错,却被勒令不许去水边,因为危险。指挥着把东西放下:“都不要忙,一人管一样,谁走路带风了我罚谁,原来收着哪一处东西的还照原样放好。”一刻之后,全部放好。

  就说了嘛,事先有人打扫,还有什么需要干的?不过是把带来的随身物品放放好,用得着作出一副很忙的样子么?

  又去母亲那里晃了一圈,听说顾益纯也在搬家,看来今天的课是不上了,郑琰想了想,回来背谱系。

  行走上流社会,关系最重要。

  阿庆踮着脚尖走过来看了一回,悄悄下去,往香炉里焚了香,郑琰脱口而出:“百合。”

  悲剧啊!她的功课里没有学化妆,先学分辨香气,据说以后还要学习合香。这也是闲得蛋疼的几百年世家发明出来的无聊玩艺儿!

  “这下你可信了罢?”顾益纯看着火炉上翻腾的水花,悠然地问。

  郑靖业哑然,昨天搬家,四下一团乱,他闺女三下五除二把房里事情搞定,稳坐钓鱼台背谱系——他的子孙们大多在看先贤著作。

  “把他们放到一起读书是做对了。”郑靖业自言自语地道。

  在老师和父亲口中得到不知是褒是贬的评价,郑琰依旧照她自己的安排来学习。最近流行的穿越者都是计划长远流的,当然是有思想有眼光的好孩子。

  到了别业来住,比在城中的空气自由多了,各家相互之间的走动也频繁了,郑琰不希望自己的学习进度因为社交活动而有所耽误,就更要挤出时间来补充知识。

  社交活动是不能够随便推的,尤其她还受到吴家的邀请,要到吴家的别业去做客——郑瑜有了身孕,娘家又近,去看看也是常理。作为妹妹,就算在姐姐那里小住几天,吴家人也挑不出礼来。

  郑琰得包袱款款去看望姐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