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京中无大事(2 / 2)

  池舅妈说妻贤夫少祸,不要占用国家资源,也不要打扰池脩之“勿要生事”。池舅妈的本心里也是半为池脩之好,半也是看不惯郑氏这样暴发炫耀,并不全是挑刺儿。道理是正理,完全没错,涉及军事,添乱格外要不得。然而保密这种事情,也是因人而异的,越是高层,越会破坏规矩。更兼池脩之又不是去领兵,如果不是郑琰自己提出来,池舅妈也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派人送信去呢。

  郑琰就跟池外婆实话实说:“今番不敢再到阿爹那里絮叨了,舅母提醒的是呢,再不能跟池郎通信了。算着日子该到地方了,也不知道流寇平了没有,护卫应该尽心吧,唯愿池郎一路平安。”回回把池舅妈拎出来挂墙头。相信她离开之后池外婆一定会念叨:“真想大郎啊,要是能有书信就好了,可惜不能以私废公,不能通信啊。大郎一定要平安啊!”够池舅妈坐卧不宁直到池脩之回来的了。

  郑琰还以仿效没见过面的婆婆为名,一手接过池家、池外婆家的家庭管理,她一点也不想为池舅妈操心,不过闲着也是闲着,干脆过来恶心恶心池舅妈。跟池外婆报备一下,说明池脩之临行前嘱托,就顺顺当当得到了池外婆的授权。

  郑琰处事的手段是一流的,算起账来门儿清,记起人名那是过目不忘,她还有朝廷背景,办起事来雷厉风行,各种手段不必细数。看在池外婆眼里那是真有池娘的风范,池外婆还抹泪:“看到你我就想起阿素(池娘)来了,你别累着了。”

  池舅妈更瘦了,郑琰还伤感地抹眼泪:“舅妈这样担心大郎,真是个好长辈。”弄得池外婆也夸儿媳妇懂事。池舅妈一肚子苦说不出来,从此又恢复了不食人间烟火样。

  郑琰口上说着不与池脩之通信,暗地里没少假公济私,至少写了一封长信给池脩之汇报了京中情况,还特意说明,看池外婆上了年纪而池舅妈又瘦了不宜劳累,所以常去看望,替人家管了管门禁,还走了后门让京兆与执金吾时常派人往池外婆的宅子周围巡逻,以防生事。又说舅妈不让占用国家资源,自己只好不告诉她们池脩之的消息,但是会悄悄用推测的语气跟外婆说,外婆虽然有些担心,但是好了很多。还写了池外婆的现状,喜欢吃什么东西啦,喜欢听笑话啦。

  池脩之回信:“促狭!”他是知道他家亲戚的,这两位长辈让他跟他娘操了多少心,他出京,最不放心的就是这两个女人不会过日子。郑琰肯接手这样的麻烦,池脩之也是求之不得——有老婆真好。至于受一点点管束,就池脩之本人的经验来看,克制这两个女人是必须的,尤其池舅妈曾经还有点儿小算盘,现在对郑琰还有点儿小偏见,上赶着被整,那也是自找的——郑琰对池外婆倒是挺好。

  虐这样战斗为负五的渣渣,真是一点成就感都没有。以前不动,那是懒得去管,现在太闲,正好打发时间,不能真让人以为自己是个小m,逆来顺受神马的,那是自己犯贱,郑琰自认不是这样的人。池外婆本人就有巴甫洛夫反应,先是女儿后是外婆,有人给她把事情弄得顺顺当当的,她就不会管,现在来了郑琰,还是名正言顺的外孙媳妇,她也就接受事实了。谷氏尝到厉害,也熄火了。

  郑琰开开心心地坐车回家。

  ——————————————————————————————————

  嗯,夜路走多了难免遇到鬼,这不,在家门口被抓了个现行。两个开开心心的人遇到一起,居然都不开开心心了。一个发酸,一个发虚。

  “还不进去。”郑靖业故作严肃地道。

  郑琰笑着上来扶着郑靖业的胳膊:“阿爹今天辛苦了。”

  “哼。”女大不中留啊。

  吃饭的时候郑靖业给面子地没有取笑郑琰,郑琰吃完就闪人,闷里房里折纸鹤、折星星。先在纸上写着“平安”,晒干了,开折,将将折了两颗星星,楼梯被踩得咚咚响,杜氏那里来人通知:“七娘,长公主府上来人,说是……长公主要生了。”

  郑琰丢下手中的活儿,把手里星星往桌子上一放:“阿爹在书房么?”快要宵禁了,要跨坊行动就得开路条。郑靖业的笔迹郑琰会写,大概除了顾益纯就再没几个人能分辨得出来,问题是上面得盖郑靖业的章。

  快速地搞到了批条,郑琰直接骑马往庆林长公主那里跑。将出大门,鼓声响起。所以晨钟暮鼓,这是宵禁开始的信号。庆林长公主家,宜和长公主已经到了,本就是亲姐姐,经过上一次生产而无亲人在周围的事件,宜和长公主也颇觉失职,庆林长公主又给郭氏做了大媒,郭靖这回又是郑靖业暗箱操作给弄去镀金。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宜和长公主都觉得应该照顾好妹妹,故而自从入了预产期,她就时刻着人打听着。两位公主开府,距离挺近,比郑琰这骑马的到得都早。

  也顾不上寒暄,一齐出力,不多时,杜氏也赶到了。因已经过一回事,府内情绪稳定,庆林长公主生产也顺利,不费太多的功夫就顺利产下次子。

  宜和长公主喜道:“这丫头真是晚来有福!”又派人去往宫中报信,被缓过气来的庆林长公主给拦下来了:“都宵禁了,宫里也下钥了,要递消息必得叩阍。这并不是什么大事,别惊扰圣人了。”宜和长公主嗔了一句:“偏你会心疼人。罢罢,今天不去就不去,你的长史呢?今天让他记下了,明天一早上就把好消息递到宫里,也好让圣人高兴高兴。多久了,终于听到一个好消息了。你好心歇着罢,哎,乳母呢?”

  急急忙忙安排小婴儿。杜氏问:“阿宁呢?照看好了没有?”

  郑琰甩着手帕扇风:“丢给先生,叫他们父子大眼瞪小眼去了。真是奇了怪了,往日里数这小子废话最多,今天居然结结巴巴,啊啊啊个没完,带得先生也跟着结巴了。”她还学了一句“人、人人、人……人呢!”

  庆林长公主刚才忙着生孩子,压根没注意这个细节,此时听说,一脑补,把刚喝下去的一勺子汤全喷了出来。郑琰熟门熟路地征用了庆林长公主家的一套小院儿当临时住宅,当天与杜氏就歇在了这里。第二天开始又为庆林长公主的事儿忙上忙下,宜和长公主也时常过来帮忙,直到一切上了正轨,郑琰发现自己又闲了。

  闲得手痒,不做点什么就心里发慌,又开始折星星折纸鹤。一直以为恋爱中的人做的事情都很傻,没想到自己也傻了一把。折了一堆的手工艺品,全被阿汤收到匣子里放好:“七娘,时辰不早了,该安歇了。”

  郑琰胸口闷闷的:“知道了。”

  次日晨起梳妆,看着窗外一片嫩绿,不知怎地心头冒出一句诗来“悔教夫婿觅封侯。”悔吗?郑琰认真想了想,他不是她“教”的,把他拴在裙子边儿上绝非过日子的道理。想一想,只有一句“君心似我心”最合心意了。

  也不知道池脩之现在怎么样了。

  池脩之……他的经历比较诡异也比较传奇,他个抚慰使居然遇到了小股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