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70章全家保举





  孙承宗目光扫过一个个大臣,最终停在了他看好的官员身上,“臣保举兵部尚书陈子龙,陈子龙虽不是行伍出身,然其饱读兵书,入仕后整顿京营兵马,以可见其之能力,望往下任其为将。”

  孙承宗的声音中透着股真挚,不像是在推脱责任。

  朱由检神情复杂的看着陈子龙,这件事涉及大明未来走向,他可马虎不得,陈子龙年纪尚轻还不像他有穿越者的超前见识,让他整顿一下京营还可以。

  要是让他担此重任,朱由检实在是放心不下。

  正当朱由检还想再劝的时候,刘愗站出来道:“孙大人您就算老了也当为国分忧才是,陈尚书年纪尚轻、缺乏历练,连现在的官位都…。”

  说到这刘愗适时顿了一下,虽然没说完但谁都知道他要说什么,陈子龙这官位都是天子破格提拔的,要论功绩,陈子龙还太嫩了。

  刘愗干咳了两下继续道:“总之陈尚书尚需历练,下臣请孙大人莫要再推辞。”

  文武百官齐齐拜道:“请孙大人莫要推辞!”

  此事事关所有人的身家性命,可不得马虎,就算天子同意让陈子龙担负守卫之责,他们也绝不同意,不光是老一派的朝臣,连朱由检提拔起来的陈子壮、张同敞也是如此。

  就算他们与陈子龙私交很好,但这件事,实在不是陈子龙这个年纪能抗的下来的,就连陈子龙自己看到如此多的朝臣推荐孙承宗,也在心里也萌生退意了。

  就在此时,孙承宗把手一挥,断然喝道:“老夫愿以全家老幼三十七口人的性命保他!”

  孙承宗此话一出,朝臣无不震惊,看向陈子龙的眼神也变了,都想看出这个还不到二十的兵部尚书到底有什么值得六十多岁的孙承宗如此不遗余力推荐的。

  难不成这姓陈的小子是孙承宗在外边的私生子?

  朝堂因为孙承宗这一句话陷入了沉默,所有人的目光又从陈子龙移到了朱由检身上,孙承宗如此不遗余力的保举让他们也不好在说什么,索性将决定权交到天子手中。

  北京一旦被鞑子攻下来,也会是天子身上的污点,没准天子再倒霉一点,像以前英宗皇帝似的被鞑子掳了去,这种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在朝臣的注视中,朱由检背负双手走到龙椅前,看着金光璀璨的龙椅眼中蕴藏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过了半响,突然道:“陈子龙听令。”

  陈子龙心中一动,“臣在!”

  “以你兵部尚书之职掌北京及周围各卫所全部兵力,火器营及兵工厂近些天生产的火炮也全部交给你使用,战时六部也可听你调用,另外朕赐你尚方宝剑,见此剑如见朕!”

  说罢,朱由检赫然转身目光看向一边的刘若愚,刘若愚会意赶忙差人去拿尚方宝剑,陈子龙脸上一喜,当即拜谢道:“臣定不负陛下信任,决不让鞑子攻下北京!”

  “好!”

  朱由检微微的点着头,“但愿你不要让朕失望,更不要让孙老爱卿失望,孙老爱卿可是用全家三十七口人的性命保举的你。”

  陈子龙重重的点着头,转头对孙承宗深深一拜,“多谢孙大人。”

  孙承宗含笑不语,又听朱由检的声音道:“孙老爱卿也请一起安排防务,为陈尚书指出其不足之处。”

  听到这话孙承宗先是一愣,随即便明白天子的意思了,要是让陈子龙自己安排防务,朝臣们还是不会放心,天知道陈子龙这个二十不到的年轻人会把城防弄成什么样。

  “老臣遵旨。”

  这个时候,刘若愚也把尚方宝剑取来了,后殿中存有尚方宝剑,取来也用不了多少时间。

  孙承宗双手将尚方宝剑交到陈子龙手中,尚方宝剑不过几斤的重量,在陈子龙手里却好似有几十斤一般,接剑的手都在颤抖。

  铛…

  陈子龙猛地一抖刚接过来的尚方宝剑掉在地上,见到他如此表现,朝臣们失望的摇头晃脑,就这个连剑都接不稳的年轻人担的起守卫北京的重任么?

  重新坐到龙椅上的朱由检看着年纪轻轻的陈子龙,就算安排了孙承宗做他的副手,还是无法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

  不光是对陈子龙能力的质疑,还有外在因素,北京城已有多年未曾经历过战事,城防疏薄单弱,北京城墙高大坚固但时候守城军队跟数量太少。

  光是靠北京城里的军队肯定不行,还要尽快调集周围各府的总兵来援。

  朱由检脑中思绪纷飞,不断回忆着脑子里以前看过崇祯史,前世他大多数时间都用来学习物理化学等理科知识上,对文科涉猎很少。

  就朝堂上站着陈子龙、陈子壮,在外的曹文诏、周遇吉等人还是从他前世的文科生同桌那儿听来的。

  对于这场后金攻明京畿之战,他只记得这场战争重点就是皇太极与袁崇焕的对决,而在这个过程中,袁崇焕没有输给皇太极,而是输给了君臣之间的不信任。

  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史书上记载袁崇焕的军队到了北京城下后因为崇祯皇帝的不许,而没能进城,只能在城外跟后金军打野战。

  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对于这场战斗中,城里的崇祯皇帝及各位朝臣做了什么都记载的非常少。

  现在的朱由检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毕竟历史已经发生改变,辽东半岛重新成为大明疆域,这场本该发生在明年的战争也因为辽东之战而提前到了今年。

  原历史上后金没有成功攻下北京,但也不是说明朝胜利了。

  虽然后期鞑子主动撤回北方,这个结果看似明朝方面成功的守住国都,还让后金撤了兵,这应该是一场明朝方面取得胜利的战斗,

  事实上并不是,己巳之变中后金可汗皇太极与明朝大将袁崇焕,一方攻一方守,两个人最终结果却完全相反,皇太极率兵回了北方,而袁崇焕则是被崇祯皇帝下令压进了大牢,袁崇焕的入狱,给明朝方面带去了一个不小的打击。

  严格来说,袁崇焕的死亡比后金攻破北京带来的影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