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57章明属东夷





  一船船的男人、女人被运往各地,女人被送到教纺司和卖给各地的民办妓馆,体型娇小的东夷娘们特别受男人欢迎,只要长的不是太差都能卖出个好价钱。

  东夷男人除了一部分会被送到各地煤铁矿场做苦工之外,剩下的会被送到南洋各岛做苦工,为帝国的发展尽一份力。

  紫禁城,尚书台。

  在看到何腾蛟上奏的折子后,朱由检连说了三个好字,引得周围官员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这下可是双喜临门,大明会多一个新的殖民地,东夷小鬼子将彻底沦为奴隶阶级。

  第二件事就是同盟国向他提供了几笔大订单,总价值在5亿两白银,承诺三年内付清,要的都是燧发枪、铅弹、硫磺、炮弹。

  欧洲人已经成功仿制辽炮,唯独炮弹他们造的就是不合格,经常容易炸膛。

  大家都是同一个阵营,朱由检以2枚银币一发的价格卖给他们,在朱由检看来欧洲那边打的越热闹越好,这样大明才能有足够的时间发展并积累实力。

  现在要派遣远征军加入欧洲战场还太勉强了些,有这批军火的支援,足够让同盟国取得优势地位。

  朱由检一个眼神,刘若愚就会意走到一旁准备草诏。

  “何腾蛟、汪乔年率部平定东夷,居功至伟,赏银一千两,锦缎20匹,两人之妻赐二品诰命。

  贺人龙聚众饮酒,致使千余东夷人脱逃,念其杀敌有功,不予追责,其妻赐三品诰命。

  即日起,东夷全境改为明属东夷,从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迁居百姓三百万上岛,愿意过去的每家赐女婢一人,苦工一人,土地一百亩,宅邸一座。”

  在如今这个时代,女人要想出人头地唯一的办法就是靠丈夫建功,给自己博个诰命,朱由检即位以来除了给秦良玉一个诰命后,再无她人。

  迁居百姓是朱由检一定要做的,处理东夷问题不能像处理日南、乐浪那样,东夷人贪婪成性,卑鄙嗜杀,要是继续让他们住在东夷,早晚会生出事端。

  将东夷同化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原住民迁出来,当苦工的当苦工。

  再迁内地百姓过去,东夷环境还是很好的,沿海多港湾,渔业极其发达,唯一的不足就是处于两个板块的交接处,两个板块一碰,东夷就地震。

  占领东夷的消息在朱由检的授意下,通过官报传遍四方,世界上最早用纸抄写的报纸和最早用印刷方式复制的报纸都产生在华夏,最初仅限于官报。

  宋代以后才有非官方报纸,古代的报纸很少有办报人自己采写的消息,没有评论和广告,刊载的都是官方文件、官场动态和宫廷消息为主的各类报纸。

  朝廷让写什么,官报上就得写什么,朝廷想让人知道什么,他们就只能知道什么。

  新一期官报发下没多久很快在士林中掀起波澜,士子们分为两派,一派认为朝廷大军是奉天命以讨不臣,是顺天之举。

  一派认为朝廷征伐过度,天子应潜心治民,而不是兴兵讨伐,并说帝国目前风气不正,以卫鹳为首的一群人到处宣扬侵略言论,认为该将所有金发碧眼的种族全部抹杀,严重排斥儒家学说。

  对士子之间的争论朱由检只是置之一笑,士子们再怎么吵都是打嘴仗,每年还是会有人当官,帝国的征程也不会停下。

  他不是顾忌名声的帝王,自古以来能开疆拓土无不是一代圣主,他也不怕士子们给他编排什么跟嫂子私通的事出来,只要帝国还在,就没人有胆子编排天子。

  时间来到十二月,崇祯二年的最后一月。

  从帝国各省来的商业巨头陆续赶到了京师面见天子,并看看京师有什么新的财路,这一年里他们为帝国提供了高额商税,和军工业一起维持着帝国运转。

  各省商人形成了集团,大家都是商业巨头,聚在一起后表面上其乐融融,心里却都提防着彼此。

  各大豪商来京师,带动了京师商业发展,这帮豪商各自包下客栈,在京中走动的时候看到什么吃的玩的也不吝啬自己的腰包。

  让京师小贩连说贵人来了,等待天子召见的几天这群人就花了几十万两银子,连京师里的乞丐都胖了一圈。

  这天,朱由检在建极殿召见各地来的商人,几十名帝国商业巨头满心忐忑的在刘若愚的引领下走向建极殿。

  在殿内见到了帝国最高权力者,朱由检坐在御案后,案上摆着两碟清淡的小菜,一碟凉拌土豆丝,一碟菠菜虾仁,以及一碗清粥,他们进来的时候朱由检一边喝粥,一边看尚书台的折子。

  对一国之君而言,这种规格的餐饭实在是太过节俭了。

  豪商们提起裙摆,跪地拜道:“草民参见陛下。”

  “免礼平身,落座吧。”朱由检对他们道,豪商们坐在朱由检身前左右的案桌上,桌上摆着跟朱由检一样的餐饭。

  看着桌上的清粥小菜,豪商们不免露出失望的表情,他们还以为天子会用御宴招待他们,没想到居然是这,这玩意都是他们家里下人吃的。

  朱由检将他们的表情看在眼里,用筷子指着他们道,“各位若是吃不习惯,朕让尚膳监给你们换燕窝鱼翅来。”

  豪商们哪敢说吃不惯,连说吃得惯提筷喝粥吃菜,刘若愚在旁边道:“陛下每日少食多餐,各位所吃的粥菜是天子最常吃的。”

  豪商们顿感心惊,再看朱由检不停吃着的样子,这才相信刘若愚所言不虚,低头大口吃着,生怕在天子面前留下不好的印象。

  新政之后,就算没有各种户籍限制,商人仍是百姓眼中贱业。

  只是他们远没有后世那般权利巨大,明清时代的商人只是在地方上拥有雄厚的财力和一定影响力,不能和权势相结合。

  面对强盛的政权,根本没有抵抗之力,朝廷想杀谁杀谁,谁敢不满,接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