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20章明军大营





  赫图阿拉西南85里,落水河畔,曹文诏驻军之所。

  幽暗的河畔上闪烁着星星点点的篝火,六万明军的营地绵延数里,一顶顶白色行军帐内架起行军床,床边摆着士兵们的武器,

  士兵们在营地以班为单位,光膀子围坐在篝火旁,吊锅上煮着鲜咸的鱼汤,军士们唠着家常,等着伙头军给他们发面条和水果。

  对游牧民族作战,不能太依靠后勤补给,不然延绵几十、甚至上百里的补给线随时会被满人切断。

  步兵也要带一部分粮食,最营养也最方便的就是咸肉类,鱼肉就是其中之一,齁咸的风干鱼肉往锅里一放,整锅都是咸味。

  往里下几斤手擀面,弟兄们聚在一起吃,一天疲乏都没了,再加上饭后水果,士兵待遇比以前好了多少。

  中军大帐内,曹文诏坐在折叠床上与马祥麟谈论兵法,他身前小案上摆着十几本兵书,其中他看得最多的还是本朝名将戚继光的《纪效新书》。

  书上是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平倭战争期间练兵和治军经验的总结,既是抗倭中练兵实战的经验总结,又反映了明代训练和作战的特点,尤其是反映了火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作战形式的变化。

  曹文诏以为《纪效新书》是值得帝国军人仔细学习的著作,并将之发扬光大,马祥麟跟他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马祥麟认为,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书中许多条款早已不适用了,比如书中提到‘相法选士’。

  “忌凶死之形,重福气之相。”

  意思是就是,长相凶狠、长着早死相的士兵不能用,要选长相有福的士兵,并以贾华为例,按照《纪效新书》的相法选士,贾华那长相的连进戚家军的资格都没有。

  曹文诏有心反驳却无话可说,只能把话题扯到别的上边。

  两人交谈中,火头军士兵端着两大碗煮好的鱼肉面条走了进来,为两人摆在桌上。一同被端上案桌的后还有几碟清爽小菜,曹文诏说的口干舌燥,举起水囊痛饮一大口,“痛快,改天再跟你争,先吃饭。”

  马祥麟笑了笑,拿起筷子搅了搅碗里面条,火头军已经把鱼骨、鱼刺都挑出去了,可以放心的吃,“将军久经战阵,麾下士卒如狼似虎,末将佩服。”

  “你小子也不错,相法选士辩的老夫哑口无言,老夫等着看你写的兵书。”曹文诏哈哈笑着,马祥麟是他出征之前天子硬塞给他的。

  因为跟天子有裙带关系,不认识之前,他对马祥麟多少有些看法,认为他是靠妹妹当上山海关总兵的,出征以后他才发现这小子可不是一般人。

  名将之后的他不仅兵法读得多,跟他那个侄子一样特别能打。

  “会的。”跟所有为将者一样,马祥麟也想著书立作留给后人,让后人像他们今天这样争论他的兵书。

  营地饭食味道顺风飘到了远处的一处缓坡上,缓坡上十几名骑兵正眺望明军大营。

  领头的是满清镶黄旗固山额真鳌拜,鳌拜眯眼打量着明军大营,作为对手他不得不承认,曹文诏不愧为明军上将。

  整座大营布置得滴水不漏,镶黄旗兵想靠过去必会被里边明军提前发现,但他也有看不明白的地方。

  这支明军没像正常军队伐木制造寨墙,而是在营地外立起一个个大木桩子,每个木桩相隔十步左右,用绳子系着。

  因为离得太远,他把铁丝看成了绳子。

  明军用绳子驻防,曹文诏要干嘛?

  正当他思索之际,一滴冰冷的水珠滴在他鼻尖,鳌拜抬头一眼,月亮不知何时被乌云遮蔽了,天地间一片晦暗。。。

  鳌拜面上一喜,好机会,雨水可以盖过马蹄声,让他们靠得更近。

  “我们走。”鳌拜一勒马缰,撤到了缓坡之后,一公里外,3000名满清骑士坐在地上,闻着明军营地传来的鱼肉香味,自己只能就着荠菜埂啃着干冷的硬馒头。

  要是噎到了就喝口凉水顺顺,待遇也不能跟以往相比,辽东还在他们手里的时候,他们不说顿顿有鱼有肉,起码也能吃口热乎的。

  现在他们即将上战场拼命,却连口肉都吃不上,他们撤到建州卫的时候掳了不少牲畜,那些牲畜又在最近的瘟疫病死了。。

  牲畜大规模病死,人类也一样,他们将这一切归咎于明朝军队头上,都憋着股气要与明朝军队作战。

  回到军中的鳌拜坐在一块石头上,掏出米饼和一块风干肉,一边吃,一边等待即将到来的暴雨。

  很多满人不愿意放弃建州卫,鳌拜就是其中一个,昔日努尔哈赤用祖、父所遗的十三副甲胄起兵,开始统一建州女真各部的战争,征战数十年创下大清基业。

  昔日萨尔浒之战,十几万明军压境,军中杨镐、杜松、刘铤等人都是在辽东响当当的人物,努尔哈赤硬是创造了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以少胜多的案例。

  明军除行动迟缓的李如柏一路败退幸存外,其余几路被后金全歼,正是萨尔浒大胜才有了之后的满清。

  大明万历皇帝倾天下之力,尽征宿将猛士,带着朝鲜叶赫部,分道进攻,努尔哈赤以八旗六万之众,破其一路,五日之间,全军皆败,而后金仅伤数百人,而所获则以巨万计。

  在明清交替之际,这战的胜败是最大的关键点。

  皇太极屡败大明,一度打到明朝皇城下,眼下大清虽然没落,却也是明主在朝,还有上万军队和数万敢战族人。

  现在再难,能有努尔哈赤那时候难?努尔哈赤带领带着只有十三副铠甲的族人对抗整个大明王朝,现在满清不比那时强了百倍。

  只要所有满人团结起来,一定能度过目前难关。

  这股信念支撑着鳌拜以及大多数满族人战斗下去的信念。

  米饼和肉很快吃完,鳌拜在棉甲布面上擦了擦手,抬头望着漆黑的夜空,他已经感受到空气中的湿润,乌云中隐隐有雷光闪烁,就快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