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43章一人言出(1 / 2)





  地图在地上摊开,代善等人围在地图旁仔细看着上勾勒的撤退路线,多尔衮光脚下榻,蹲在地上道:“朕让多铎在城外立寨,一则与赫图阿拉成掎角之势,二则是为大清国守住退路。

  多铎营寨已破,我军只要向西行进,再转道向北进入科尔沁驻牧区,奥巴到现在都没派人来多半也靠不住,但朕估计那老东西不会跟我们硬拼,顺利的话我军两个月内就能渡过黑龙江,进入东海女真境内。”

  现在的满清地理很尴尬,南边是明朝的关宁锦防线和乐浪省,西边是已经败退的蒙古人,东边是大海,北边是第九军团的封锁线,那些封锁的地堡奈何不了骑兵,却可以有效阻拦步兵。

  “路线没问题,可族人怎么办?”

  岳托提出了最重要的一点,建州卫加上北方各城的满人加起来足有几十万之众,这么多人显然是不能都带走。

  带的人多了是累赘,带的人少了以后就无法重新发展,以后他们还得跟罗刹人打。。

  这个问题多尔衮早就想好了,“将族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以跟青壮、女子为主,人数在三万左右,趁夜突围离开赫图阿拉。

  另一部分继续死守建州卫,我们选个摄政王出来,让他带领族人继续抗争,为我大军赢得时间。”

  摄政王…

  多么辉煌的名字啊,可谁敢接?曹变蛟不到三万人就攻下了多铎营寨,而赫图阿拉城下有十万明军,领军的是曹变蛟的叔叔,叔叔会不如自己的侄子?

  寝宫内陷入一片寂静,这群爱新觉罗家的子孙偷偷打量着身边人,希望哪个不要命的站出来应命。

  “陛下,臣愿率军死守皇都,只要臣还活着就决不让明朝人越过城墙。”

  听这声音代善喜上眉梢,说话的正是他的好儿子岳托,他父子二人看在皇上的面子上装作和好的样子,背地里都恨不得给对方一刀。

  父子关心能处成这样,也真是少见了。

  “岳托…”多尔衮走到他跟前,“你还年轻,不应该留在这。”

  在多尔衮的想法里最好人选莫过于代善,十几个兄弟里他年纪最长,威望最高,可看他眼观鼻、鼻观心的样,一点要留下的意思都没有。

  岳托年轻的脸上写满了坚毅,他单膝跪倒在多尔衮跟前,“陛下,国难当头之际,岳托何以推辞。”

  多尔衮轻轻一叹,目光逐一在他的兄长们脸上扫过,痛心疾首道:“朕没想到,国难之际尔等竟无一人言出,倒让一个晚辈死守皇都,朕心痛如剿,尔等如此畏死,与那莽古尔泰何异?”

  “十四弟,哥哥们只是想留得有用之身,来日在…”十三字赖慕布话没说完,就不好意思再说下去。

  多尔衮收回目光,努力平复着自己的心情,“传旨,封爱新觉罗.岳托为铁帽子王,暂领国政。”

  铁帽子王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比亲王享有更优厚的待遇和特权。

  一是“世袭罔替”,隔代不降爵

  二是俸禄优厚,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

  三是赐予世袭罔替王府,又叫铁帽子王府,清朝从开国到灭亡也只有12位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享有配飨太庙的殊荣。另外四位属于恩封,他们是因在清朝中后期稳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