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77章四个学说





  欧洲战场形式混乱,亚洲这边的朱由检也闹心,重回朝堂的他还是受到了朝臣们的谏言,朝上六成以上的大臣都反对官商一体纳粮制和朱由检要废除科举制的想法。

  寒门士子虽然支持,但他们声音太弱,都是一群年轻人拿什么说动朝堂上的一群糟老头子?

  朱由检再次辍朝,在朝堂上下反对声音消失之前他都不想再上朝,听一群老头子讲大道理。

  养心殿内,朱由检靠在软榻上,两脚搭在堆满奏折的桌上,这都是他翻看过的奏折,一大半都是朝上那群糟老头上的。

  朱由检却只看一本奏折,这是兵部右侍郎李邦华上的折子,前段时间他把朝上五品以上的官员资料都看了一遍,这个李邦华是他最中意的人选。

  眼下学院制度在张岱的带领下有条不紊的进行,各地学院已经有学生上课,帝国同样需要培养军官的学府。

  一直以来汉民族选拔武将只有两种方式,一种像岳飞那样从底层做起,一步步晋升,就算有本事也得被顶头上司挖掘才能出头。

  而且这类人没有背景,试想如果岳飞在外边有一群执掌实权的兄弟,赵构动他也得掂量掂量。

  另一种就是靠关系,大明亿万子民有领兵之才的人有很多,不是所有人都能像韩信那样被挖掘,汉朝开国功臣都是刘邦乡党,大明开国功臣也都是朱元璋的乡党。

  难道只有华夏万里山河只有他们身边有良将么?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军校制的施行也是一定要的,帝国陆军军官学院的校舍已经建好多时,出任校长的就是李邦华。

  李邦华,六十上下,江西人氏,早年与父同举万历三十一年乡试,父子自相镞砺,父子二人徒步奔赴公车。

  他的名字不如孙承宗、袁可立那么响亮,但功绩却是丝毫不差的。

  孙承宗坐镇辽东的四年里,与天津巡抚李邦华、登莱巡抚袁可立遥相呼应,仨人堪称东北铁三角,关门息警,中朝宴然,不以边事为虑。

  让辽东地区出现少有的安稳景象,如今孙承宗去明属荷栏了,袁可立寿终正寝,李邦华也该动动了。

  前端时候李邦华跟一群陆军军官仔细研讨军事教导方向,李邦华等人总共研究出四个学说,都适用于为帝国培养人才。

  这四个学说,帝国陆军军官学院只能选用一个,这个决定权交到了朱由检手里,看着奏折上阐述的四个学说,朱由检一时间也陷入了为难。

  这几个学说都适用于未来战争,首先一个是学说是:

  决战计划:李邦华本人认为当今天下乃大争之势,帝国目前独立于世界东方,每次动兵都会造成世界局势的变化。

  所以大明要么不动,要动就要在作战前做好详细的计划和准备,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这个呼声也是最高的,符合帝国长久以来的庸和策略,这个呼声也是最好的,朱由检抿嘴不语。

  第二个学说是大规模攻击战术,提出这个学说的军官认为帝国有世界最多的人口,而经济体系薄弱,帝国应该扬长避短,发扬人海战术,用兵力优势碾压对手。

  第三个学说是优势火力学说,此学说专注于向敌人‘投弹’而不是‘投人’,跟第二个学说刚好是两个极端,这个学说认为,大明将士是国家公器,每一名士兵都是宝贵的,要尽量避免伤亡,用炮弹给敌人煮一锅钢铁的肉汤。

  第四个学说是闪电战,帝国对荷栏之战已经验证了闪电战的可能性,但这个学说却是支持人数最少的。

  闪电战专注与用速度和机动,切断和分隔包围敌人的战术,乍一听这个学说还不错,但李邦华认为速度和机动只适用于骑兵,而骑兵是帝国的短板。

  帝国骑兵不过十万,步兵却过百万,让步兵用两条腿分隔包围敌人不太现实,步兵背负作战装备跑个几百里,要是突然遇到敌军,那就是待宰羔羊。

  朱由检咬着笔杆分析着四个学说的优劣,每个学说都没问题,真让他取舍的话,人海战术和火力学说最先被他派出,一味追求极端必然导某方面的短板。

  看后世的美军就知道了,装备最优秀,战舰最多,战机最先进,不是所有美军都像电影里的铁血硬汉那样浑身都是块,看看美军士兵的大肚腩就知道了。

  人海战术注定被历史否定的,未来几十年用人海战术还可以,以后武器越来越先进,射速越来越快,再多的人上去都是个死。

  这样一来就只有两个学说摆在朱由检面前,怎么选择就在他一念之间了,一旦选择某个学说,未来的帝国军队的作战方向都会偏向这个学说。

  决战计划…闪电战…

  朱由检实在难以抉择,过了好一会朱由检才下定决心,提笔沾了点墨,在李邦华的折子写下批语:决战计划!

  作为后世人朱由检偏向闪电战,二战德国的闪电战玩的多溜,世界各国是有目共睹的。

  要不是德军进攻苏联遇到了严冬,缺少冬衣的德军冷的连枪栓都拉不开,还要面对早就低温习以为常的苏联军队,二战咋样还真就不好说。

  但闪电战的前提条件是机械化,德国大兵能坐在战车上闪击波兰,眼下的大明士兵只有自己的两条腿。

  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帝国军队都无法实现机械化,这个时候研究闪电战,总不能让帝国士兵坐拖拉机闪击敌国吧?

  “马上把这份折子送给李邦华,你亲自去。”

  刘若愚接过奏折,“陛下有没有什么话让老奴传给李大人?”

  “嗯…”朱由检沉吟片刻:“告诉他,招收学员的事现在就可以落实了,第一批学员面向全军招收150人,不以军衔高低而挑选,哪怕是做饭的厨子只要他想也可以加入。

  如何考校人选让他自己想办法,等第一批学员入学朕会亲自出席鼓励他们。”

  “老奴记着了。”

  刘若愚微微欠身,退出去送折子,做完决定的朱由检松了口气,决战计划虽然缺点同样明显,但它却是未来二十年最适合帝国使用的战术。

  计划不如变化,更何况是瞬息万变的战场,但大明未来要面对都是疆域狭小的国家,唯一能在领土上跟大明抗衡一下的沙皇俄国也没到二战时那么强。

  在内外蒙古变成帝国核心领域之前,他还没有对沙皇俄国动兵的想法。

  做完这一切,朱由检一个鲤鱼打挺从坐软榻上跳起,“摆驾慈宁宫看嫂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