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26章争论不休(1 / 2)





  法国,维希城。

  会议室内,法国境内大小贵族再一次聚集于此,钟离蕊也受邀参加。

  15米长、5米宽的桌子上铺着白色桌布,几十名贵族围坐在桌边,他们的政治顾问们站在他们身后,替贵族老爷们争辩。

  这所谓的商讨从早晨商到了下午,钟离蕊坐边上听的不厌其烦,贵族们很少说话,都是顾问们在打嘴仗。

  洛林公爵的顾问认为,作为加斯东唯一的子嗣,路易王子是唯一一位合理合法的继承者,洛林公爵本人也有足够的军队和经济实力辅佐王权。

  萨伏依公爵的顾问认为,萨伏依公爵是主选择的君王,主是不会错的,大家应该顺从主的意思。

  西班牙使者提议由奥兰特公爵出任法国国王,代表了西班牙方面的态度,并保证只要奥兰特公爵即位,西班牙愿意与法国正式签订和平条约,两国从此互不侵犯。

  剩下的一些如孔代亲王之流的贵族则是一副作壁上观的样子,还有几个公爵虽然垂涎法王之位,奈何背景不硬没人推举。

  能干扰法王人选的势力除了神圣罗马帝国就是明属荷栏,神圣罗马自己还乱着呢,哪有功夫来法国搅屎,至于明朝人。。。

  贵族们偷偷看向钟离蕊,这个东方女人虽然露出不耐烦地表情,却一点要说话的意思都没有。

  钟离蕊拄着脸看着一帮顾问吵得面红耳赤的样子,悠悠叹了声,这帮家伙真有意思,明知道讨论不出个结果来还吵成这样,向自家大人表忠心么?

  她瞥见奥兰特公爵又投来渴求的目光,给了他一个爱莫能助的眼神后看向一边,在没接到安妮之前她不想表明态度。

  除非小安妮出事了她才会考虑支持奥兰特公爵,这次的法王人选直接决定了各国在谈判桌的话语权,谁都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欧洲的大国就那么几个,英、法、西、奥、波、俄,再加上北面的瑞典、挪威等国,能作为战胜国出席的只有一半,每一个席位都是珍贵的。。

  ……

  法国贵族们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上的战争也到了最后的阶段,战斗双方是教廷十字军与驻扎在伊斯坦布尔的奥斯曼守军。

  这里是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官方名称是君士坦丁堡,名字来源于城市的创建者君士坦丁,但欧洲人都将这里称为伊斯坦布尔。

  伊斯坦布尔之名在奥斯曼帝国征服之前至少存在百余年历史了,比如1403年西班牙国王遣使觐见帖木儿大帝,使臣途经君士坦丁堡,在回忆录中就有提到,希腊人也称此地为伊斯坦布尔。

  伊斯坦布尔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地处黑海与地中海之间,有一条至关重要的“黄金水道”,它把亚洲和欧洲大陆分割开来,其中间部分是马尔马拉海,欧、亚交通要冲之地,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这一次十字军东征关系到教廷的颜面,要是像以前那9次似的又失败了,教廷就真没脸了。

  这一次教廷几十万军队征伐,选择统兵将军时,乌尔班八世把欧洲所有有名望的将军的资料都看了一遍,最终选择了波西米亚共和国的华伦斯坦公爵。

  从后世地域上看,他是捷克人。

  在三十年战争中,他率领哈布斯堡王朝、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与反哈布斯堡同盟作战,与新教阵营中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并称三十年战争中的双雄。

  在三十年战争是神圣罗马帝国军队的总指挥官,后人评价他‘生在波希米亚,作为一个最终德意志化的人物,他守护了德意志。’

  ……

  伊斯坦布尔郊外的营地里,华伦斯坦凝视着地图,目光死死锁定在伊斯坦布尔的城市名上,心里对这一战充满了把握。

  他出生在波希米亚的一个破落贵族家庭中,12岁时就失去了双亲。他的最初信仰新教,后来才改信天主教,此后不久他就加入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军队中,在1609年与捷克一位富有的寡妇结婚,成为大地主,参与到镇压捷克起义。

  他不光是军事天才,同时还是个语言天才,能流利地讲德语、捷克语、拉丁语、意大利语,对西班牙语和法语也很熟悉,多语种优势让他可以和各国的雇佣兵畅通交流,这就为他积累了广泛的军事和人脉资源。

  一个人能精通这么多语言,就算不当将军也能过的很好,他的语言天赋也是乌尔班八世考虑的原因。

  当乌尔班八世的亲笔书信送到自己面前的一刻,他都不敢相信那是真的。

  指挥十字军东征,多大的荣耀啊,他即刻启程跑过来指挥,这是教廷的雪耻之战,也是他的扬名之战。

  在他看来,奥斯曼人是凶,但作战不能只凭士兵好勇斗狠的性格,他采用迂回包抄的战术,截断奥斯曼军队的补给线,不出三天奥斯曼军队就崩溃了。

  当然奥斯曼人也不是没反抗,奥斯曼的西帕希骑兵是厉害,十字军的骑士们也不弱,很多骑士都是刀头舔血的雇佣兵,根本不怕这些西亚大胡子。

  尤其是教廷还把圣殿骑士团派过来了,圣殿骑士团可是欧洲第一的重骑兵团,在正面战场击溃十倍于己的步兵是轻而易举的事。

  圣十字旗所向,无往而不利。

  在巴尔干半岛的奥斯曼人纷纷躲到城里躲避,华伦斯坦发挥十字军的火炮优势轰城,辽炮轰城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奥斯曼的国王不叫国王,叫苏丹,奥斯曼帝国的现任苏丹是穆拉德四世,作为苏丹的他同时还是先知穆罕默德的继承者,被无数穆斯林教徒们称为‘哈里发’。

  穆拉德四世为人好斗,他听说奥斯曼的勇士被打的躲在城里不敢出战,掷下严令要将军们出城作战。

  将军们知道穆拉德四世治军极严,冒然出城的奥斯曼人面对的是十字军龙骑兵的冲击,本来联军就有兵力和装备上的优势,穆拉德四世又那么配合,华伦斯坦率领和的十字军连战连捷,最终打到了伊斯坦布尔城下。

  华伦斯坦极度渴望攻下伊斯坦布尔,这场胜利够他吹嘘一辈子的了。

  “元帅大人我可以进来么?”帐外传来侍卫的声音。

  “进来。”

  营帐的门帘被人掀开,一名侍卫端着为华伦斯坦准备的晚餐走了进来,“大人,这是您的晚餐,请慢用。”

  即使在军中,华伦斯坦也非常讲究吃食,后勤部队特意从希腊选了30头小牛犊随军,每天杀一头,取牛身上最软最嫩的肉煎成牛排,配菜以花椰菜、小番茄为主,甜点是欧洲贵族都喜欢的胡椒味炖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