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25章亡羊补牢





  作为金城按察使的李刚最近很郁闷,因为就在前几天有人告诉他,他儿子李松在火车上当众杀死一个乘客,对于自己这个儿子李刚再了解不过了,平时他做事就无法无天。

  在市场里欺行霸市,调戏良家妇女更是家常便饭,私底下也没少杀人,但那都是私下里做的,就算有些衙役顺藤摸瓜查到李松身上也会因为李刚的权势而放弃,最终草草结案。

  但这次不一样,这次是当众杀人,而且目击者足有几十个。

  这件事让身为按察使的他非常头疼,心里都恨不得把这小子的腿打折,这小子真以为整个金城布政使司就他爹一人说了算。

  一个省最高掌权者有三个,一个是负责行政的布政使,一个是负责监察官员,掌管一省刑名的按察使,还有一个就是掌管军事的总兵。

  而且金城还是大明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部的所在,还有一个马祥麟一直在司令部里待着。

  这三个人里两个跟他平级,一个权力比他还大。

  不过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就算捅出天大的篓子自己这个当爹的都想办法替他圆,他唯一庆幸的是,这件事是在他的掌权范围之内。

  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他第一时间派人给各家报社打了招呼,让他们不许报道这件事,同时派人去跟办案的官员打好招呼只要他们视而不见这件事就不会在官场闹大,冷处理一下这件事应该就这么过去了。

  这是他以为的,他以为马祥麟不管外面的事,也从来不参与金城地方官行政,以为布政使和金城总兵会给他这个面子。

  但他忽略了一点,他知道这件事的时候已经是事发在几天之后了,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件事,时间已经不利于他了。

  一连过去了几天,凡是有看报习惯的金城百姓都想着能在报纸上看到火车伤人案的后续,但各大报社好像集体忘了这件事似的,没有新闻甚至拿一些公众人物的花边新闻来凑合。

  而这个时候,一个心怀正义的记者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车。

  …

  另一边以朱慈烜名义发出来的寿诞邀请函也送到了欧洲西部,凡是出现在朱由检世界地图上的欧洲国家君主都收到了一份邀请函。

  各国君主在这个时候收到这份邀请函,怎么看也不能算是一件好事。

  如果可以,他们很想拒绝,谁都不想不远万里跑到明帝国的首都,就为了以客人的身份参加一场寿宴。

  但是他们不得不去,形势比人强,他们不去的话,那朱慈烜作为最有可能接管大明帝国的人,以后难保不会出兵攻打他们。

  在英国,最近这几年英国人这日子过得实在不怎么样,英国上下议院与圆颅党还有以莫斯利为首的集权势力经常闹腾。

  虽然最终手握《集权宪章》的莫斯利成为英格兰,爱尔兰,苏格兰的实际掌权者,但一些想要恢复王权制度的人经常私下里搞串联。

  莫斯利以肃反的名义抓捕大量人员,这些人当中很大一部分是错抓的,还有一些人员与这些人生活上有矛盾,借着机会就把他们给抓了。

  这些在肃反运动中被抓到的人,等待他们的下场只有一个——枪决!

  尽管这些人在刑场上高喊着自己是无辜的,但枪手不会因为他们喊什么而手软,如今的英国更不会有人因为他们的喊冤声而终止枪决,详细调查案件。

  所有英国人此时都明白了,莫斯利已经是无冕之王了,民间对他大护国公的称呼可谓贴切至极。

  当朱慈烜的邀请函远渡重洋送到英国的时候,莫斯利看到邀请函的第一反应不像其他欧洲君主那样皱眉,而是一种复杂的表情。

  他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关了半个小时,仔细思考着自己如果去参加朱由检的寿诞,英国国内会有什么反应。

  他可以肯定一旦自己离开,自己的地位就会遭到动摇,他的亲信们准备好应对紧张的政治形势了么?

  而且到现在为止,自己还没有掌控所有英国军队。

  比如英国效仿明军训练的新式军队——乔治蒙克步兵团。

  团长乔治蒙克就一直跟莫斯利不太对付,认为莫斯利是一个跳到政治舞台上的小丑,靠着卖弄一些小手段博取了众人的眼球。

  从政治的角度上讲,他绝对不应该离开英国。

  但要从国际形势上来讲,他必须过去参加朱由检的寿诞,现在的英伦三岛上,只有他能代表英国。

  英国有着天然的海上优势,一直以来英国所要面对的都是内忧,但是现在如果莫斯利不去参加寿诞的话,那将来或许就要多一个外患了。

  论海上力量,现在的大明帝国无疑是世界最强,甚至比17世纪早期有着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人更强。

  其次就是维希法国了,作为大明帝国最先扶植起来的傀儡政权,他们有着大明帝国的技术支援,他们已经拥有全套生产铁甲舰的技术工业。

  如果莫斯利不去,很有可能在将来的某一天,大明帝国以这件事为由将军舰开到泰晤士河上。

  之前具有隶属于大明大西洋舰队的军舰开到泰晤士河上,炮击河道两岸的富人区,前车之鉴啊。

  这么一番思索下来莫斯利也不再犹豫了,况且他一直很想见见大明帝国的皇帝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朱由检撰写的《他的奋斗》一书刚翻译成英文版本在欧洲上市,他就派人买来看。

  他听说这本书在明帝国销量很一般,如果不是因为是皇帝写的很有可能就被淹没在浩瀚的文学洪流中了。

  看之前他以为应该就是一本三流作者写出来的小说,但看了之后他才发觉自己大错特错。

  打开书籍第一页的时候他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书中那个留着小胡子的主角身上有种独特的魅力,深深抓住了他的心,就政治的角度上来讲那小胡子在掌权过程中使用的手段也都非常高明,演讲能力更是一流。

  除了政治和军事的桥段外,书里还夹杂了许多个人生活的片段,如此一个有血有肉的角色,肯定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

  那么最有可能的就是朱由检以他自己为原型创造的,这样一个人物,任何一个政客都会想见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