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45章出息了的太子





  太子的心狂跳起来,马铃薯这种又好吃产量又高的粮食作物如果能在大楚推广种植,那他继位之后,岂不是可以不为粮食的短缺而发愁了?

  如此一来,辽国套在大楚脖子上的枷锁又少了一环。

  太子甚至已经想了千百种方法,要如何从岗头村人手里夺取马铃薯的种子,放到什么地方去培育。

  于是他装着无意地问:“顾海,这种马铃薯好种吗?有没有种子可以买?”

  “买什么买?不需要买,我们村除了种一季的水稻之外。所有的地都种了马铃薯,你要的话,随便找人家要一些。人家都会给你的,很好种的,什么地都能种。”顾海不以为意地道。

  人总是善忘的,有了马铃薯之后,岗头村的村民早就忘记了饥饿的滋味。

  “马铃薯只能做成这种泥吗?”太子又问。

  “做法很多,怎么做都能吃的。”

  顾海正要详细说。一抬头看到一个流民要翻墙往外跑,他赶紧冲上去,一把扒拉下对方,然后挥起拳头对着对方的脸,一拳揍了下去,现场一片哗然,闹成了一锅粥。

  太子看见了顾海闹成这样,肯定无心和他对话,只能悻悻地想着隔段时间再问。

  太子怕问太多这种珍贵的粮食作物,会允起顾海的怀疑。

  太子是谨慎习惯的人,根本没想到顾海完全没有防范心理,只要他想问,随时随地都可以,而且顾海肯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太子这边还在琢磨怎么把上午的话题和顾海继续下去,没想到下午岗头村的晚饭是姜黄米饭,米饭用姜黄煮过,染成了黄色。带着一股淡淡的姜味,驱风驱寒,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除了米饭,每人还有一个荷包蛋,一勺红烧肉,还有一盒炸薯条。

  炸薯条切成条状,炸得颜色金黄,太子发现马铃薯竟然还能炸,再看薯条的长度。便可知马铃薯个头不小,这是什么样的神仙作物呀?

  太子被彻底震撼到了,如果整个大楚都推种这样的粮食作物,那大楚一定能够彻底摆脱辽国的束缚。

  不,勒着大楚脖子的,还有盐。

  大楚和大辽接壤的土地将近一半,大楚盐矿瘠薄,大辽却盛产盐。

  大楚大部分要吃的盐只能够从辽国进口,若是辽国掐断了盐的供应。严厉打击私盐贩子,那楚国可以说不用一个月就陷入了灭顶之灾。

  太子作为储君,对自己国家的家底当然是了解得一清二楚了。

  看到岗头村百姓的生活现状,太子甚至觉得,如果整个楚国的百姓都能过上岗头村这样的生活,他就已经能够被称为一代明君了。

  任何一个皇帝坐上这个位置的时候。没有人想被称为昏君,太子的内心,也有一个明君的梦。

  太子再蠢也知道,只有国家富庶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代代传承,他的子孙血脉,才能够一直盘踞在这个高位上。

  见太子拿着薯条左右端详,好像不敢放进嘴里吃。谋士蔡忠吃了一大口说:

  “公子,我觉得这个可以吃,味道还不错。外脆里嫩,应该没有毒。”

  太子于是小心翼翼咬了一口,对蔡忠没头没脑地说:

  “味道确实不错。如果我们大楚都有这样的食物就好了,百姓们就可以衣食无忧。”

  蔡忠听到太子这句话差点没有老泪纵横,他从来没有听过身为储君的太子说过一句关怀天下的话,这是他辅佐太子几年来第一次听到。

  蔡忠当然不敢表现出来,那岂不是等于批判太子的过往不堪吗?

  太子吃完饭,放下手中的饭碗,背着手站在这处于岗头村高地的隔离点,看着不远处岗头村若隐若现的屋角,炊烟袅袅,村民生活的声浪一阵接一阵传来,可以感觉村里人气十足。

  除了人声,还不时响起砖头敲击的声音。那是在赶工的建筑工人,正孜孜不倦地为大家盖新房。

  太子感觉这村子似乎有点奇特的力量,让人进来好像就忘记了这是一个荒僻的小村庄。

  这个村子为什么这么神奇呢?

  太子感觉自己很想赶快结束这隔离的日子,融入到岗头村中,一窥究竟。

  “今天我来给大家上的是外科缝合的课程,大家手上都有一块带皮的猪肉。你们每个人都给我好好练习,练完了这块猪肉就奖励你们了。”顾念呵呵一笑。

  学生们拿着到手的带皮猪肉,面面相觑。

  这块猪肉至少有三、四斤重,上面的毛已经被刮得很干净了,但每块猪肉上都被切开了几条口子,有的深有的浅。

  顾念很快发现,对缝合之术运用最得心应手的就是女学员,这要归功于她们从小就跟着家里的大人学习女红,穿针走线对她们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

  看着他们练习,顾念让樱花督促着,自己则到旧宅查看青霉素提纯情况。

  经过上百次试验,顾念用土法提纯出了青霉素,有了青霉素,一些常见的由细菌引起的疾病就能够得到很好的遏制。

  有了青霉素,就不用再担心个口子如果发炎溃烂就无药可医了,对于能够提高自己生存几率的辅助用品,顾念总是十分认真。

  有了药,最重要的是要有储存的装置,还好,玻璃瓶已经能制出来了,储存设备不成问题。

  如今主管玻璃和铁器生产的顾天赐,已经成了顾念手下的重臣,他掌握的技术,每一项如果拿到山外去,都足以惊世骇俗,让他成为千万富翁。

  但是顾天赐是极重情义之人,顾念在他最低谷时找到他,教给他技术,让他走到了今天受人尊重的地位,顾天赐是不会做那种忘恩负义之事。

  为了给象顾天赐这样的技术骨干一个公平的待遇,顾念筹划着成立股份制企业。

  让顾天赐这样的技术骨干能拥有股份,享受技术红利。

  虽然股份制企业这样的词听起来很违和,但是顾念想来想去,发现还是只有这样称呼才最直观,贴近。

  反正词汇都是人为了需要而造出来的,多叫几遍,岗头村的村民也会习惯了。顾念这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