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2节(1 / 2)





  刘嬷嬷肩头也知略湿了些许,上马车后不久便都快干了,掀起帘栊看了看窗外,才朝梅老太太道:“亏得有先前那把伞,否则老夫人怕是要淋着雨了。”

  梅老太太也跟着看了看窗外:“看这雨势也不小,不知那两孩子淋着雨没?”

  刘嬷嬷叹道:“怕是要吃些苦头。”

  梅老太太便也笑笑:“我瞧那孩子先前的模样,虽是商贾之家,却很有教养,应当也不是燕韩国中的普通商贾,听那仆从说,他这般年纪便看管家中整个生意,怕也是个能干的。”

  刘嬷嬷也道:“看来老夫人对他印象很好。”

  梅老太太叹道:“我就盼着元哥儿有这般能干便好了。”

  刘嬷嬷笑:“七公子哪里比旁人差?是老夫人惯来对七公子严厉罢了。爱之深,责之切,七公子也知晓是为了他好。”

  梅老太太也笑:“此番让她接墨墨来,也不知走到何处了?”

  刘嬷嬷忍俊:“从骄城到京中,再从京中折回,怎么也要□□日去了,眼下怕是刚从京中出来一两日罢了,老夫人是许久不曾见到,心中想念苏墨小姐紧了。”

  梅老太太这才敛了脸上笑意,叹道:“是想墨墨了……”

  ……

  黄昏前后,大雨初霁。

  马车缓缓停在梅府大门前。

  车夫姓陆,名晓,跟随梅老太太身边二十余年,很是有眼色。马车缓缓停下,陆晓便赶紧上前,置好脚凳子,又道了声“老夫人”到了,这才掀起帘栊。

  刘嬷嬷扶了梅老太太,踩着脚凳子下了马车。

  梅府门口的小厮已经上前相迎:“姑奶奶好,您可算回来了,先前老太爷和老夫人还在遣人问您是否回来了呢!”

  梅府小厮口中的老太爷指得便是梅老太爷,也就是梅老太太的哥哥。

  小厮口中的老夫人,便是梅老太爷的夫人,孔夫人。

  孔老夫人膝下有三子,梅府未分家,便称大房,二房,三房,三房皆是孔老夫人所出的嫡子。

  似梅家这样的簪缨世家,其实纳妾之事近乎少有。一则梅老太爷便未纳妾,各房以下也有样学样;二则梅家子嗣兴盛,也无需纳妾充盈房中子嗣,故而这梅府中大多是嫡出的公子和姑娘。

  梅府上下便都跟着府中的公子和姑娘们,亲厚得唤一声姑奶奶。

  梅老太太精神健硕,鹤发童颜,便是一身质朴衣裳也都显得神采奕奕。

  听闻姑奶奶今日晨间去了古安城拜访旧时的闺中密友,古安城离朝郡首府骁城就小半日路程,梅老太太去时又只带了身边的刘嬷嬷和车夫陆晓,黄昏时候却还未回骁城,老太爷和老夫人在府中方才还有些担心,眼下刚叫人来问过,姑奶奶这端便回来了。

  (第二更梅府)

  梅家是苍月国中的百年世家。

  根基一直在朝郡,骄城。

  虽说这二十余年以来,梅家的子孙逐渐淡出朝堂,看似是远离朝堂,但梅老太爷,以及梅老太爷父亲在朝中的学生众多,便是不在朝堂也胜似在朝堂。

  梅家在朝中根基不浅。

  这也便是当年梅老太太下嫁苏家,国中都为之震动,而白苏墨的父亲虽是国公爷的儿子,也险些未求娶到白苏墨母亲的缘故。

  揪起原因来,梅家在苍月国中的影响不容小觑罢了。

  东苑偏厅,梅老太爷放下茶盏:“见过染之了?”

  梅老太太笑:“见过了,云龙观清净,她清修倒也静心。只是果真是出了世俗之人,几十年不见,倒也不见她长多少年岁一般。”

  因要去云龙观,梅老太太这才一身素衣打扮,身边的刘嬷嬷也如此。

  所谓世家底蕴,简而言之便是不经意间让相处之人舒服。

  染之是梅老太太早前在闺中的密友,因深得道家经典,少时便在云龙观待发修行,在朝郡一带很是有些名气。

  梅老太太拜访她后,又去了古安城小坐。

  梅老太太幼时曾在古安城中住过小段时间,此番除却云龙观,便是去古安城城中小坐了。

  又并闲聊了几句,厅中来了孔老夫人的贴身丫鬟慧珠。慧珠说是二爷这边先前来人了,二爷房中来了远客,二爷带着房中的几位公子晚饭要随客一并在南苑用,不来东苑了。

  孔老夫人应了声好。

  原本梅府中的各房也都是在各自苑中用饭,不过是这几日梅老太太来了府中,梅老太爷和孔老夫人才说热闹些好,这几日各房的晚饭便都聚在东苑一道用的。

  梅家的子孙众多,除却已经嫁出去的几位姑娘,府中的公子就有七个,还并着三个未出阁的姑娘,各房的少奶奶,以及曾孙这一辈,这几日东苑的偏厅便都坐得满满的,也就今日晚饭,二房中只是二夫人带了女眷几人。

  梅家孙女辈未总共有六位姑娘,除却已经出嫁的大姑娘,二姑娘和三姑娘,便是大房中的四姑娘梅佳兰,二房中五姑娘梅佳云以及三房中的六姑娘梅佳竹三人。

  晚饭结束,三人领了丫鬟各自回苑中,便正好一道说起二房的客人来。

  都晓二房中今日来了远客,所以二爷才携了二房的男丁在苑中招呼,那来得应是男客。加上二房惯来少有在家中待客,听闻此回来的还是个年轻公子哥,这个年纪的姑娘,多少都有些好奇,便问起梅佳云来。

  梅五姑娘是个性子好的,旁人问,她也不藏匿着,便道:“听说是我爹早前同窗之友的公子,是从燕韩来的,专程来府中拜见爹爹的。”

  梅六姑娘最小,便也最是喜怒形于色:“燕韩同苍月隔这么远,怎么会是二伯的同窗呢?”

  梅五姑娘应道:“这些也是我路过的时候正巧听到的罢了,再多了我也不知晓了,只听闻对方的父亲同爹爹一道,曾一同在京中的白芷书院求学过,后来才回了燕韩,应是同爹爹有二十余年未见了。此番正好来了苍月,便专程来了骄城拜访爹爹。”

  梅四姑娘便笑:“难怪我听二哥哥说,同窗情谊最是不舍。早前他在白芷书院的同窗,或留京,或离开,总能收到相互间的书信往来,道起平时日常。离得近些的,便还每隔一段时日聚在一处,或吟诗作对,或谈论天下事。”

  “四姐姐说的是。”见得身后的丫鬟们并未跟上,梅五姑娘便悄声笑:“其实,方才我在苑中见过,这钱公子生得好生俊朗。”